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不一样的“平凡”—记汉滨区老城街道鼓楼社区党委书记马英二、三事

2018-06-12 12:16  安康日报

【凡人语录】近三十年如一日,无私无畏,无怨无悔,面对诸多的挑战和困惑,她总是泰然处之,面对诸多光环和荣誉,她总是淡然一笑,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信赖,比什么都重要,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普普通通的党员,我所做所说的仅仅是普普通通的真实。这是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安康基层社区工作者马英的真心话。

马英常常爱说,用五根指头弹琴,这样的声音才悦耳才和谐。五根指头是指倾情、真情、激情、温情、热情,作为安康少数民族聚居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汉滨区老城街道办事处鼓楼社区党委书记,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7年,她出生于紫阳县一个少数民族家庭,30年前因为一段美丽的邂逅来到汉滨,从此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2月参加社区工作,从文书、副主任到社区书记,一路走来,她从别人口中的小姑娘渐渐的变成了大姐阿姨,从社区的普通居民嬗变为鼓楼社区党委书记、汉滨区委委员、安康市人大代表、陕西省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人大代表、当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政治荣誉叠加的她,始终坚守在社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她用青春和激情践行了一名党员对群众许下的诺言,她用执着和信念换来了一项项 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社区之殊荣。

倾情换来社区一新

鼓楼社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辖区有7个机关事业单位、35个非公和社会组织、6个大型小区,常住户2149户7369人,其中60%为回民群众,人口稠密,人文气息浓郁,是一典型的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

1999年前,社区办公场所仅有几个平米。新世纪以后,街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办公场所实现了三级跳,办公场所徒增到450平米,从以前的一张桌一支笔发展到办公自动化社区功能日益完善,这前前后后的变化,总离不开她的执拗。2012年2月,全区实行便民服务资源整合,老城办所辖的老鼓楼社区和原南正社区合并,成立了新的鼓楼社区,马英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当时,新社区一穷二白办公条件简陋,5名干部挤在狭小的办公室,办起业务来挨挨坐,干起工作来排排队,帮扶困难群众来就捉襟见肘。而她,没有畏惧和退缩,咬咬牙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社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她一上任就带领着工作人员走街入户,对群众和重点突问题做以全面摸底,面对纷杂的社情,她捋清思路,确定目标,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可控有序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使民生问题时时在线,分分秒做出正确评判,让网格里每一条信息,成为联通党心民心的纽带,心通了,路就通了,短短一个月,社区工作就走上了正轨。

社区头一条就是要尽快解决办公用房问题,因为没有阵地,一切工作都会打折扣。她跑遍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单位、上级党组织十次、百次,不屈不饶的精神,感动了不少人。一次马英刚做完手术尚在病榻,听说某领导就在附近开会,她顾不得那么多了,来到开会地,在会场外整整等待了两个多小时,见领导会散出来,连珠炮似的汇报社区的困难,强撑着讲完话,原本虚弱的她已面无血色了。陪她的丈夫心疼的责怪:你,这是不要命了。

昔日的低矮挫,今日的高大尚,崭新的社区办公场所成为了安康中心城区的一个亮点,有人打趣地说,这是马英凭嘴说出来的、腿跑出来的、心换出来的。

真情代言百姓心声

马英不仅仅是社区的领头羊,还是群众的发声器。她作为一名身兼多职的基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总是感到身上的担子是沉甸甸。

鼓楼东街的农贸巷,以往是个人人皆知的烂道道。地势低洼,杂草丛生,一下雨,路面积水达两尺深,没有路灯。86岁的居民禹桂英找到她:马英啊,你不把农贸巷的路和灯弄好,我死了咋抬的出去哟!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

群众的困难,我们解决不了反映不了,我这个代表就失职了,责任重于泰山。她横下一条心,多方呼吁,多方奔走,邀请各级领导来走访、邀请人大代表来视察、邀请政协委员来调研、邀请新闻媒体来关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拓宽农贸巷工程列入了旧城改造优先实施计划,经过短短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农贸巷彻底改变了蜿蜒狭窄的旧貌,新巷宽敞明亮,商铺林立。禹桂英老人颤抖的手拉着马英,激动的说娃子啊,农贸巷路宽了,灯亮了,我见着光明了。她欣慰的回答:看见老娘你笑了,我的心就舒坦了。

南正街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街,300余米长的街区,坐落着三座清真寺,沿街小商小贩庞杂,随意占道经营,叫卖声不绝于耳,加上市政设施陈旧,热闹的背后就是环境卫生的脏、乱、差,强烈的反差,让人唏嘘不已。各界有想法、居民没办法。马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收罗方方面面的意见,在党代会人代会上,扮演起搭桥人的角色,提出《改造和提升南正街,打造民族风情旅游文化商圈的建议》,东奔西跑,想尽办法,南呼北吁,穷尽所思,这一社情民意,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东关南正街改造方案落地了,并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5000万元,历经两年时间,建成了一条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特色街区。街道建好了,而她还是没有闲下来,又担起了协调员的角色,挨家挨户磨嘴皮子,让大家入店经营,堂而皇之的做起来体面买卖。环境好了,心态变了,老居民的老手艺活,得到了发扬光大,入店经营不仅形象好,还带了滚滚红利,该街以前吃低保人数,枚不胜举,现在弃低保居民,比比皆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生活质量和解决后顾之忧,她又先后提出了加快少数民族回民公寓、民族幼儿园建设,建立回民殡葬一条龙服务机构等20余条关乎民生利益的建议意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

激情点燃特色品牌

马英有一个忧虑:怎样建立一种机制,破解当前社区党员组织难、发动难的问题?为此,她时常彻夜难眠。

新常态,党建引领成了热词。她在社区班子会上针对96名居民党员,107名登记在职党员的社区党员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将学习转化为运用,发挥区域化大党建的优势,创建自己的品牌。于是,经反复商磋并报经办事处研究,再请来区委组织部领导把脉和敲定,一个好记又符合社区实际的创新品牌1355工作模式,横空出世。

构建一个大党委。报经区委组织部、办党工委同意,组建社区党委,即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在社区党委兼职,参与社区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和决策,形成党建大格局。

抓好三支队伍。一是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强保障、重管理、严考核方式强化作用发挥。二是抓好党员队伍。推行党员四位一体目标管理模式,实行积分制管理。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开展领岗服务,招募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科学制定服务计划和项目。

健全五项机制。一是网格化管理机制。把社区划为7个大网格70个小网格,将民生事务一网打尽。二是信息化服务机制。通过QQ、微信、智慧老城123平台等便民直通车,实现了问题反映、转办、督办与办结反馈信息化。三是共驻共建机制。社区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共建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社区重大问题。四是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制度,推进社区民主管理规范化。五是争先创优机制。组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每年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网格长、优秀志愿者等。

打造五在社区。运用党建+系统思维,包装打造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

几年来,马英和工作团队经过不懈努力,争取改造老旧街区4条,发展个体工商户192户,建成特色美食街1条夜市城1座,帮扶贫困居民192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23人,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的党员做到常看望关心,帮助解决困难的一抓二管三看办法,确保了社区党组织与党员不断线,离家不离党,组建社区治安联防队,坚持每天24小时巡逻,开展新民风文艺演出活动,培育和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

1355模式的说到底,就是利用党组织这一阵地,将归属不同范畴的资源有机统筹,发挥1+12作用,以实现党建引领发展目的。一位资深的党务研究工作者对鼓楼社区新经验、新做法,这样解读道。

温情铸就人间有爱

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马英身上却就了另一番诠释。前些年,丈夫的母亲因脑中风瘫痪在床,一躺就是8年,而她这八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让街坊邻居赞叹不已:马英对婆婆比亲闺女还亲!

她每天都要给老人家按摩、擦身,清理大小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多忙多累,从未间断。老人重病在床,她还要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子女,每天都是早早起床,安顿好婆婆饮食,再去送女儿上学,然后还要背着小儿子到店里张罗她的羊肉泡生意。收摊后,还得去社区继续上班,尽管那时的居委会的工作不正规,但还是千头万绪的活要去做要去亲力亲为的干。

再后来,社区的事情越来越多,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项突击性工作忙到半夜,顾不上回家,累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就打个盹。有时回家很迟,疲惫不堪,年幼的女儿眼泪汪汪的抱怨道:妈,你在外面总是那么热情,可回到家为什么连话也不跟我们说,你不想要我们了吗?。马英紧紧搂住孩子,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片刻间,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难受的味道。

去年3月的一天,女儿身体不适出现早产的迹象,马英赶紧送女儿去医院,在路上突然接到通知说下午两点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她参加。把女儿送到医院已经一点五十分了,情况紧急,急需手术。作为一名母亲她是多么想陪在女儿身边,守候着母子平安。可是,重任在身容不得分身,她在把女儿送进手术室的刹那,眼泪模糊了双眼,心像针扎般痛。

家里少了一个血脉母亲,社区多了一个爱心妈妈。海丹晨是个孤儿,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马英就成了她的干妈,常常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关心帮助,时刻让她感受到亲人般存在。贫困学生王丹,母亲因病去世且欠下债务,父亲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面临辍学,还是马英多方争取,给其解决了学费和生活困难的困扰。她联络市慈善协会等多个社会组织,与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不定期慰问和帮扶贫困群众。

马英到底帮助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没有统计过,只有频繁听到居民群众再讲她的爱心故事。

热情共建和谐家园

有这样一句话,时刻挂在她的嘴边:我是从山里来的,我知道困难的无奈,当你伸手去帮他时,对弱者来说就是点燃了一个希望。为此,她经常走街串巷,收集社情民意,无论新老住户、回汉民族都一视同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回民学生贾丽丽考上大学,却为学费发愁,临近报名了,急得母亲直流泪,马英听说后主动给贾丽丽提交了贫困助学申请,性急的她在几天没有回音的情况下,直接去找某局领导,见正在开会就闯了进去。表示歉意后直奔求助主题,得到了与会领导们的谅解和理解,会议特别增加研究解决学费的议程。马飞患白血病,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她及时联系发起了马飞爱心捐款社会公益活动,各界和群众现场慷慨解囊,捐款6万余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民族问题,有个三个离不开的总基调。马英在工作中对待回族同胞不遗余力,对待汉族同胞一视同仁。马书记,我们中心医院收治了你社区一位病人,没人照顾,情况紧急,请你赶快过来一下,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骤然响起电话声,预示着不妙,她顾不得收拾,穿着睡衣和拖鞋打车直奔医院。病人是住在南正街7号楼703号的低保户,名字叫王芳,汉族,70多岁,膝下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未回家,几乎断绝了消息。抢救,刻不容缓,她返回家中取钱垫付了医疗费用。第二天一早就安排专人来协助护理,并马不停蹄去找患者亲戚,商量解决办法10天后,老人在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去世了。她筹资为老人购置寿衣、寿棺等,妥善处理了老人后事。这件事反响很大,无论是回民群众、还是汉民群众见到她,都竖起了大拇指,由衷的赞叹:马书记,好样的!

平凡是一种状态,不平凡是一种使然。伴随社区走过来二十八个春秋的群众领路人马英,先后被评为安康市最美基层党组织书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等等,社区也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四星社区党组织、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虽然已经是省代表了,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很平凡,她认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不管工作高低,做平凡的人,干平凡的事,过平凡的日子,心里就踏实。

全站热点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四心品质”“金牌服务”确保项目落地

2018-06-12 10:12阅读

碑林盘活服务资源 社区生活更舒心

2018-06-11 13:51阅读

全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日宣传活动

2018-06-09 11:15阅读

周至县政府召开东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专题会议

2018-06-08 10:28阅读

商洛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高考中考期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告

2018-06-07 09:15阅读

渭南市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活动

2018-06-06 04:02阅读

发挥协作互补优势 铸强产业升级基础

2018-06-04 20:0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