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大山里飘出药材香———记华州区金堆镇寺坪村第一书记乔占瑛

2018-04-25 08:25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刘虹通讯员孙菲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他把寺坪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温暖了民心。而他,也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向农民公仆的华丽转变。

从华州城区向东南出发,经310国道转省道202,绵延进入大山,历时一个半小时颠簸,记者来到了隐藏在秦岭深处的金堆镇寺坪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对眼前这个宁静村庄的真实写照。

“你们来了,一路辛苦了!”眼前黝黑汉子的问候,把我们的思绪从写意山水画中拉回现实。一顶草帽,一双黑布鞋,一身休闲装,活脱脱一个“山民”,这是记者对乔占瑛的第一印象。

2016年6月底至今,他到这里任第一书记已经快两年了。

危难之时挺得住真情付出得民心

乔占瑛刚到寺坪村,就遇到棘手的事。

“道路被暴雨冲垮,电杆倒塌,信号塔与外界失去联系,坝面出现渗漏。”回想2016年“7·23”那场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乔占瑛至今记忆犹新。

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就是要坚守在最困难、最需救援的地方,与群众共渡难关。乔占瑛用实际行动将村民的心紧紧系到一起。

山洪过后,面对全村水、电、路被摧毁的状况,他内心焦灼,迅速组织展开灾后自救,抢修供电、供水和道路。一个多礼拜的连轴转还未停歇,“8·5”丰庆峪尾矿库险情来袭,他和村镇干部迅速撤离了栗峪一组、二组400余名群众,稳妥安置在栗峪小学,日夜坚守排除险情隐患、安抚受灾群众直到“8·17”险情排除,护送群众安全回家。

他始终冲在一线的精神,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药材种植见成效趟出脱贫致富路

两本村情记录,六本民情日志,那密密麻麻的一行行小字,记录着乔占瑛挨家挨户与群众促膝交谈的场景。

寺坪村是由寺坪和栗峪两个村合并而成,共9个村民小组,全村585户,1813人,其中贫困户168户502人。一道山梁让栗峪和寺坪呈“Y”字形分布,两边是森林茂密的高山,只有沟底和个别地势高的地方适宜耕种,耕地面积1185亩。

群众习惯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有劳动力的选择就近或外出打零工,收入普遍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山里气温低,植物生长周期从3月到9月份,10月开始下霜,种植高山蔬菜产量少且难打开销路、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至少需三五年才能见效。山里的群众憨厚朴实却也缺乏闯劲,在发展产业方面有着不愿冒险、跟风、试“押宝”心态。如何让村民尽可能规避风险、短期见效、长期受益,钱袋子慢慢鼓起来?

心齐才能聚力,要想脱贫必须想方设法凝聚起众人的力量。2017年元月乔占瑛通过多次与镇领导商议、村能人座谈、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发挥大山地域和气候优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突破口,改变耕种粮食作物“自给自足”的现状。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了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陕西四季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90余亩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发展高效中药材。

事关群众利益,缓不得也急不得。“紫苏、荆芥一年收益,红参两年见效、猪苓三年丰收”,循着中药材的生长规律,2017年3月底由企业牵头从山东等地引进“红参、紫苏、荆芥”3种中药材试种,其中红参种植20余亩,荆芥20余亩,紫苏50余亩。同时在部分村民种植猪苓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农户”把规模扩大到300亩。山里的土地不比平原地区肥沃,沙土石头多且不保墒,不适合喜湿的荆芥生长,却使得紫苏这种耐旱药材短短几个月就长到1.7米,比山外种植的高出足足50厘米。

试种的“红参、紫苏”喜获丰收,坚定了乔书记用滚雪球的方法,稳扎稳打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中药材。2018年他多方争取资金购进紫苏幼苗30万株,免费发放给群众,鼓励群众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沟沟岔岔,见缝插针地种植紫苏,秋季由企业统一上门收购,销售给“天士力制药公司”,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增加收入。

“企业+基地+农户”种植中药材,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流转土地挣“租金”、捆绑入股挣“利金”、基地打工挣“薪金”、自主发展产业挣“现金”,多渠道增加收入。2017年村上给年初捆绑的96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元,在种植基地打工的群众劳务收入9.5万元。

移民搬迁进高楼人居条件大改善

山里的雨季一来,令乔占瑛最担心的是漫山遍野的土坯房,他和村干部经常雨夜里还在查看老旧危房。破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尴尬局面,还是要推进扶贫搬迁。

寺坪是个易地扶贫搬迁大村,思想工作复杂,如果处理不公,将会引起纠纷。2016年冬天,他开始走访调查,通过村民大会、民主评议、核查,最终确定了易地搬迁158户462人,占到全村贫困人口的94%。

2017年12月,这批群众收到了特殊的新年礼物——新房钥匙。对于搬迁户,要搬得出去更要稳得住。乔占瑛说“搬迁到山下新民小镇的贫困户,像嫁出去的姑娘一样并不是嫁出去了就算了,还得管好他们的后续生活”。烹饪、家政、种植技能培训得跟上,2018年“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也不能落下,目前已实现搬迁户就业53户185人。

要想富,先修路。在寺坪这样的山村,路,更像是生命线。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群众行路、用电和通信存在较大困难,停电停网、大雪封路更是家常便饭。乔占瑛先后争取资金55万元,修建药材基地生产路240余米,铺设栗峪村巷道1.2千米,硬化寺坪村二组道路1.3千米,安装6个安防摄像头为村民“保驾护航”。过去群众用电得从金钼公司引线,损耗大,电价高达1.6元/度,山里人连灯都舍不得开,现在电网改造后,村民用上0.49元/度的安全电,新置办的家电都使上了。村委会也告别了“手写”时代,配上电脑、打印机和远程教育液晶电视机,为党员学习、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条件。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乔占瑛把寺坪村当成自己的家,掏心窝子干实事,发展中药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移民搬迁,赢得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更换来了贫困小山村的美丽蜕变。

全站热点
“净网2018” 旬阳网警在行动

2018-04-24 20:05阅读

第九届“书香未央”全民阅读活动启动暨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 “中建分馆”授牌仪式圆满结束

2018-04-24 10:03阅读

鄠邑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暨“三项攻坚行动”动员大会

2018-04-23 11:10阅读

华阴市城管局 督查大气治理 强化作风建设

2018-04-21 08:08阅读

鄠邑区政府召开2018年第1次全体会议

2018-04-19 21:05阅读

灞桥区洪庆街道办事处召开安全警示教育暨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2018-04-18 18:39阅读

碑林区召开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议

2018-04-17 12: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