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临渭区6万“群演”闹红“村晚”

2018-02-10 08:07  渭南日报

开栏语

春节临近,本报记者再次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之路,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察寒问暖,感受百姓的快乐烦恼,感受东秦大地的巨大变迁,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反映我市蓬勃发展、和谐安定、积极向上的生动局面,反映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本报即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敬请关注。

(记者李维伦)2月8日,临渭区蔺店镇赵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村晚”正在露天舞台上演,锣鼓唢呐声声震耳,男女老少,坐着的、站着的,唱歌的跳舞的,好一副欢乐的新年气象。而这样的场景,在临渭区几乎是村村都有。

“村晚”是乡村春晚的简称。据了解,最早的乡村春晚“月山春晚”是1981年由浙江丽水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村民自导、自演的“草根春晚”,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至今已有37年的历史。2017年,临渭区首次举办了乡村春晚,全区20个街镇参与,300台“村晚”在各村上演,6万余名群众踊跃登台演出,100万群众受益。目前,临渭区已是全国乡村春晚的联盟单位。

“我们这些姐妹们用一下午的时间排练出来的扇子舞,你来看看,她们跳得好不好?”村民王小玲边说边拿起手机让记者看她们的节目视频,说起她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她神采飞扬,声调也不自觉地高了起来。这位来自蔺店镇平北村的老党员50多岁了,和她的3个好姐妹近两年来编排和演出了群口快板、集体舞蹈等节目,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快板说得好,跳舞跳得好,她们在我们村都有名了,村里有啥喜事也请她们来表演。”村民这样评说道。

据蔺店镇镇长介绍,今年镇上“村晚”的节目形式多样,有秦腔、小品、歌舞、广场舞、秧歌、三句半、社火、锣鼓、灯谜、杂耍、大合唱、讲村史、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还加入了“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脱贫带头人”的评选,诵读家规家训,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老寿星、军烈属、贫困户等活动。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参与,村民家家能登台、人人能参与。

参加演出的赵麦荣老人笑着说:“以前村里人下午没事就打个麻将,现在不打了!要参加这个节目、那个节目,都忙不过来了。”“刚才我们表演队的人说,今天她的大辫子是丈夫给编的,以前真没享受过这‘待遇’。还有一个今天忘了带表演鞋,她丈夫赶紧跑回去给取来了。还有男人说,一上台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媳妇这么好看!”杨雪亮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蔺店镇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晚”的节目是从各个村里选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气息浓郁,能表现农村幸福生活、农民自导自演、贴近农民生活的节目。热爱文艺的人多了,传播正能量的人就多了,闲散人就少了,村民间、家庭里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友善了,大家的日子也过得丰富精彩了。

全站热点
莲湖环西街道玉祥门社区庆阳观邸业委会开展年终总结大会

2018-02-09 18:23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汉城所主动上门服务 争当贴心“店小二”

2018-02-09 10:51阅读

洛南小辣椒成群众增收大产业

2018-02-08 13:23阅读

宁强巧开金融“药方”破解脱贫难题

2018-02-07 11:58阅读

碑林区政府组织多部门对李家分村电动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工作开展了专项检查

2018-02-06 09:58阅读

铜川市以加快推进改革促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2018-02-04 11:08阅读

临潼小金街办郭尧村两委会向帮扶单位送锦旗和感谢信

2018-02-02 12:4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