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星光熠熠耀税徽蹄疾步稳迈新程———渭南市国税系统2017年亮点工作回眸

2018-01-26 11:20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杨晓妍

2017年,对于渭南国税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渭南国税尽是满满的收获。

一组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

全市2017年国税共组织税收收入87.22亿元,同比增长59.18%,增收32.43亿。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50.53亿元,同比增长43.13%,增收15.23亿元;省级收入完成7.38亿元,同比增长49.35%,增收2.44亿元;市县级收入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101.52%,增收14.76亿元。

一串荣誉,是最动人的映衬——

渭南市国税局通过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复审验收,荣膺国家税务总局授予的“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市级示范区”,再次荣获2017年人大代表评议“满意单位”和“《环境热线》人民群众满意三十佳单位”。

这一年,渭南国税人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紧紧围绕“六个一”发展思路,积极构建大征管、大服务、大党建三位一体工作新格局,在组织收入、税收管理、纳税服务、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争先创优。这一年,渭南国税人勇挑千钧重担,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努力交上了一份“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工作创一流”的满意答卷,在渭南转型升级、追赶超越中发出了强劲的国税声音。

唱响主旋律:砥砺奋进实现“新突破”

税收,是国计民生的“稳定器”,亦是转型升级的“推进器”。一年来,渭南国税紧紧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坚守组织收入原则,关注政策变化,加强税收分析,狠抓收入质量,强化薄弱环节,千方百计堵漏增收,不断深挖潜在税源,砥砺奋进,逆势上升,取得了提质增效的“新突破”,实现了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

——依法征税聚财力。全市国税系统坚持依法治税,坚守政策“底线”,不越纪律“红线”,努力做到坚持不收“过头税”。严格落实“1+4+6”、小微企业减免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应享尽享、应免尽免,全年累计减免税收11.38亿元,促进渭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自上而下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梳理出90项任务、66项公示事项、18项审核事项的提请部门和审核期限、6项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行工作措施及责任部门,列出责任清单,照单扎实推进;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法律顾问制度,从内部遴选公职律师2名、外部签订合作律师事务所1家,为全市系统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加大公职律师锻炼和使用力度,全年公职律师参与办理业务458项次,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狠抓管理堵漏洞。全市国税系统建立健全收入管理体系,依托税收保障制度,增强风险意识,强化数据管税,联合开展风险应对核查、特殊风险疑点复审等工作,补短板、挖潜力,找准切点,重拳出击,勠力同心强税收。过去一年,全市共核查纳税人3238户,入库税款3.26亿元。此外,开展房地产和建筑安装行业、医药行业专项整治,开展发票违法犯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票”专项打击活动,查补税款7318.47万元。

“咱们全市去年共组织国税收入87.22亿元,这可是创了历史最高,刷了新纪录!”寥寥数语,却铿锵有力。

下好先行棋:凝心聚力答好“改革卷”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税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渭南国税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提升效能为目标,着眼大局,提升站位,在减税负、提效率等方面颇有成效,让服务更有质、管理更有效、纳税人更“有感”,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创新提升征管效能。渭南国税着眼于办税便利化,制定《转变征管方式提高征管效能实施方案》,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和部分基础管理事项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实现了5大类122项即办事项即时办结,8大类75项限办事项“集中受理,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纳税人办事不再“多头找”“多次跑”。

聚焦关键,深入推动涉税信息传递的制度化、常态化,市、县两级共传递涉税信息48.6万条,数据管税水平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扎实推进“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推进实名办税,设置实名办税窗口152个,采集纳税人信息3.8万余户、涉税人员信息10.3万人次;持续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再次推出5类20项47条便民措施,使办税过程更简、路程更短、方式更多、成本更低。启动增值税发票网上审核线下配送试点、编制“最多跑一次”涉税业务二维码,让数据跑路、让纳税人省心省力。

精准宣传做“加法”。针对各项税收政策,渭南国税扎实开展税收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6万余份,在各类媒体刊登新闻稿件40件,创作《“六个一”的步子齐刷刷》音乐快板、《我和税收工作》MV、《税收连着你我他》音乐快板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让政策宣传辅导多渠道、全天候;便捷办税做“乘法”。渭南国税全方位扩展办税渠道,构建电子税务局、大数据应用和内部风险控制三位一体的“互联网+税务”新格局,全方位加快增值税发票电子化、电子税务局建设步伐,开启了便民新篇章。目前,增值税发票升级率和规范编码开票准确率均实现100%;增值税发票网上申领试点工作已初步实现纳税人网上申领、邮政部门寄递上门目标。

———“营改增”增添新动能。减税降负,是转型企业最热切的企盼。渭南国税通过强化税负分析,加强数据审查和核实,及时全方位掌握新纳入试点行业纳税人税负变化,扎实开展营改增政策大辅导,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全市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纳税人15196户。2017年,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增值税总体税负为2.49%,较原营业税累计减税3.36亿元,税负降低29.58%。

———“放管服”释放经济活力。一年来,一场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如春雷在秦东大地激荡,成为企业降低成本、优化政企服务的有力抓手。53项市县两级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仅保留5项行政许可事项,增值税普通发票票种核定由限时办结改为即时办结、小微企业财务报表全部改为按季报送、推行新设立登记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次办理涉税事宜无需填报《纳税人首次办税补充信息表》,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铺路、为税收护航。

一年来,从渭河两岸到秦岭山脉,渭南国税的各项改革交出亮眼成绩单,让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共画同心圆:融合聚力提升“获得感”

智慧,在交流中迸发;共识,在实践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一年来,渭南国税、地税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宣传、服务、管理等领域全面突破,以服务深度融合,信息高度聚合,重点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纳税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联合打造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时值4月,陕西省首个集宣传、示范、体验、普法、教育于一体的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在富平落成。这是一次国税、地税融合聚合的有益探索。在这里,纳税人可以通过光电映像、文字书画,全方位、深入了解税收法律法规,让税企关系越来越和谐,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立体式展示和互动式体验,以税收执法小故事、税收历史文化脉络等为载体,多层次展示税收普法发展历程和丰富的法治成果,充分发挥普法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提升税务干部和纳税人的价值认同感,全面提升税法的遵从度。“每次来办税大厅办业务的时候,我都会来展厅里转转,学习学习,这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税收、感悟税收、进而理解税收、支持税收。”报税员小赵说道。

——进一家门办两家事,联合办税推动大升级。全方位推广“一人一机双系统单POS”办税模式,设置窗口114个,在同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国地税两家业务,彻底解决了“多头跑、多头办事”的痼疾,办税时间缩短50%以上。“以前办税申报,国税、地税两头跑,现在一个窗口办完所有涉税事项,省时、省心又省力。”纳税人王女士高兴地说道。

——信息共享提效率,协同治理建立大格局。积极打通网络阻隔,消除信息盲点,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将49个市级部门纳入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从各方接收信息48.6万条,切实提高纳税治税的质量和效率。一年来,清理国地税单管户1.2万户,风险应对增收2.31亿元,在代开发票等联合办税环节同步征收地方税费1.63万元。

——共促共建同向发力,诚信建设实施大激励。联合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推行银税互动,共同评定A级纳税人159户,B级纳税人4999户,C级纳税人648户,D级纳税人492户,为46户小微企业授信贷款1.05亿元;国地税联合表彰“最美纳税人”100户,弘扬新风尚,汇聚正能量,营造了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回眸2017,星光闪闪耀税徽;展望2018,蹄疾步稳迈新程。新的一年,渭南国税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砥砺前行,在这方钟灵毓秀的沃土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全站热点
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杨长亚在省会场参加

2018-01-26 08:34阅读

以雪为令 长安各级干部昼夜奋战除雪除冰保畅通

2018-01-25 14:30阅读

“禁放令”前莫要任性! 孙海涛

2018-01-24 18:19阅读

临潼区气象局积极应对雨雪、降温天气过程 做好防御服务工作

2018-01-23 16:20阅读

周至县召开集贤产业园尧天生态新城项目对接会

2018-01-22 15:19阅读

麻坪镇纪委盯紧扶贫领域不放松

2018-01-20 12:18阅读

两男子进站路设“免费抽奖”陷阱 被民警抓个正着

2018-01-18 20:0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