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禁放令”前莫要任性! 孙海涛

2018-01-24 18:19  宝鸡日报

结婚要放炮,白事要放炮,春节更是烟花爆竹齐上阵……在传统、隐患以及蓝天白云这几个选项间,我们该如何去平衡、去选择?相信许多人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要文明,不要任性。

前几日,随着被称为“宝鸡史上最严”的禁放措施出台,“任性”的人更得好好思量一番了,无他,代价高昂。按照规定,违规经营者,最高可罚10万元;违规燃放者,口袋里要装好500元以备罚款。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种“露头就打”态势下,“任性者”燃放烟花爆竹的“热情”势必会因之消减,不过,我们仍然要对禁放这个问题做一些“冷思考”。

第一个思考,“禁放令”并非今年首次亮相,为何刹不住这股风?笔者以为,原因有二:首先是一些市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曾有人振振有词地反问道:“放了几千年炮,把天熏黄了吗?”说穿了,这只是借口而已,尤其近年来雾霾频频来袭,这种借口再也站不住脚;其次,必须指出的是,以往的“禁放令”在执行中似乎“刚性”太少,“柔性”居多,很多时候仍然以“批评教育”为主,“任性者”违法成本太低,自然也就对规则难以产生敬畏之心。

第二个思考,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释放情绪的形式,“堵”住了这种形式,又该用什么更好的方法去留住和保持对传统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用行政手段“禁放”的同时,更多地去引导人们树立“与时俱进”的文明观。比如说,电子炮在推广中能不能更廉价些?节日期间的社火、灯谜活动能不能更多些?环保宣传能不能更入脑入心些……说穿了,庆祝的表现形式随时都可以发生变化,唯有内涵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以春节为例,其千百年不变的内涵就是团聚、喜庆、温情、友爱与和谐,我们更需要在摒弃燃放烟花爆竹这种陋习的同时,去强化这种千年积淀的文化信仰。

再过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了,那时才是真正考验“禁放令”成效的时候。笔者相信大多数人都更愿意过一个没有硝烟污染的春节,对于少数的“任性者”来说恐怕还在观望。陋习的改变,不可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但只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那任性的“一小撮”人最终会被文明所感染、所同化。

全站热点
碑林开通巷社区召开2017年度考核评议会

2018-01-24 16:04阅读

教育部专家调研指导合阳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8-01-24 08:40阅读

未央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张辉检查太元路整治情况

2018-01-23 10:21阅读

一张废纸扶贫卡带来的感动——讲述潼关精准脱贫小故事

2018-01-22 08:39阅读

安康市在全省“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调讲大赛中获佳绩

2018-01-19 20:05阅读

汉滨区再部署今冬明春校园安全工作

2018-01-18 14:02阅读

汉滨大河镇:“党建领航”兴产业促脱贫

2018-01-17 14: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