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儒才)她与他不是亲也不是戚,收养他38年。她与他并不是近邻,却跨镇接收成家人。她与他无丝毫血缘关系,而似亲人她就是岚皋县四季镇杨家院子特色柴火鸡农家乐业主苏吉保的母亲李久生。
李久生今年看上去约60多岁,个头有1.6米以上,满头银发,面部肌肤有些粗糙却泛着红润微笑,体态显得壮阔。细瞧后,是一个健康慈善老妇。故事还得从一张全家福照片说起。照片中有一位老头,并不是李久生的丈夫(她丈夫已去世多年),而是一个智障人刘永寿。刘永寿原住岚皋县石门镇立新村,其父刘远茂,一家两口人过着日子。在包产到户的1980年9月间,刘远茂已是70多岁且重病在身,全身肿痛大半年,脚上已起了亮泡,他已是肿消数次了。在医疗极其落后的当时农村,当地认为得了肿病,只要是三肿三消后就要见闫王了。刘老汉已知自己留世已无多日,只是一块心病是自己这个20多岁的智障儿子今后怎办?于是他想起了本村一个李姓家才出嫁两年的李久生姑娘,他是看着她长大的,她是一个口碑极好的贤惠德行好的好姑娘。一打听,嫁到原砖坪区麦溪乡长梁村一组苏业树做媳妇。刘老汉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苏家,硬是要把这智障儿子托给李久生带。开始李久生不开口不答应,好在公婆看着刘老汉的一片实心被感动答应。但是,刘老汉心里不踏实,李久生没有开口,可刘老汉就是赖着不走。
又过了几天,李久生看到刘老汉这样一片苦口婆心,同时又看到刘老汉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当时也只好应声同意,这下刘老汉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了。刚好苏家接收刘永寿不到一周,刘老汉就与世长辞了,刘永寿也就地地道道的成了苏家的家人了。在随后三十几年里,李久生这个苏家媳妇,撑起了苏家的一块天,孝敬公婆传为当地佳话。她和丈夫一起落实包产到户责任制,创家兴业成为当地上等户,生儿育女,还要带着这个智障兄弟,为公婆养老送终,又含着悲痛送走离世丈夫,一件件一幕幕使李久生成了苏家的主心骨。由于李久生的好言行好家风,培育了自己子女媳妇好的良好道德风尚,儿女媳妇把妈妈的智障兄弟当亲叔叔一样对待,和母亲一样孝敬,买好吃的好穿的,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智障叔叔,就连苏吉保的儿子也一样很孝敬这个智障爷爷。
三十多年过去了,刘永涛也成了60多岁的老头了,他真正融入到了苏家这个家。2017年8月的一天,当地民政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要接刘永涛到敬老院居住,李久生硬是不答应,觉得在敬老院活动范围太窄,怕他过不了,就要求还是散养在自己家,为他养老送终。最终,镇村干部默许。这就是李久生,几十年来如一日,默默践行着当初的诺言。她用自己好人言行,炼就了苏家的家风,把自己近四十年的大爱奉献给了苏家,奉献给了一个不沾亲带故的智障人,给社会减轻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