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园区跨越发展

2017-12-29 08:10  渭南日报

王小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鸿篇巨制,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特别是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创造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经开区作为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产业新城、经济强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渭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健康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盛,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党和国家把方向、准定位、赢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经开区按照突出优势、错位发展、追赶超越的思路,确立了以食品产业为基础、以商贸物流园为带动、以中国酵素城为突破的“两园一城”特色产业。特别是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携手共建的中国酵素城,未来“五年”将打造酵素产业聚集,打响中国酵素品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产值达到100亿元;目前,一期建设的核心区“一馆一平台六中心”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施工,明年8月份建成运营;正在运营的示范区已成功签约酵素类项目26个,研发新产品近十种,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产业聚集雏形初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服务好生产型企业,优先对核心区标准化厂房上足人员和机械力量,倒排工期,分阶段限期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用;围绕打造立体式营销模式,整合直销、电商、电视购物、线下体验店等渠道,助力企业做大销售、做强品牌;围绕创新驱动引领,继续引进各类高端酵素企业、技术和人才,建立完善研发、中试、检验检测、融资、咨询、培训等服务平台,引领酵素产业发展,及时配套相关上下游产业,辐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全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坚持环保立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报告论证了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把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经开区坚持把“环保立区”作为发展的刚性要求,党工委、管委会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在产业规划、企业准入、项目落地等方面严把环保入口关,培育壮大38户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约80亿元。建设经济强区,我们将始终把可持续、绿色发展作为基本条件,将符合环保要求作为项目落地的强制性门槛和前提,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严把环评审查,决不承接污染企业和项目落地;始终把环境治理放在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决不降低环保要求换取招商项目,招大引强,抓大也不放小;始终全程监管企业建设过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职能部门对两个排碱渠减排监督责任,夯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落实扬尘治理“6个100%”的主体责任,对有污染的企业坚决实施关停措施,坚持环保达标再复工的标准,切实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三、坚持民生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全区百姓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明确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我们推进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经开区坚持“保民生、惠民生”的思路,新建渭南中学、经开实验幼儿园、实验初中综合楼,先后实施“五纵六横”路网建设、三桥出入口绿化亮化、城市管廊铺设等系列民生工程,建成110千伏变电站、年供气5亿方天然气站,启动3个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工程,城市新增绿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城市美誉度、承载力大幅提升。新时代、新阶段,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将紧扣学有所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继续实施“千校达标”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经开区实验小学、投资1500万元建设辛市中心幼儿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设备配套,做好冬季安全取暖,促进校园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扣住有所居,推进东区、西区、马渡、渭阳等4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孵化基地、自强路、滨河新城保障房建设及分配,做好建新路公租房、雅园居廉租房后续管理服务工作。紧扣脱贫攻坚,开展“四大会战”,完成2017年贫困户动态调整,对照标准补齐短板,主动担责抓落实,迎接国、省考检查验收,确保年底前完成省定贫困东风村、239户872人脱贫摘帽;紧扣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解化解体制机制,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让全区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经开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内涵丰富,时代感强,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超越,为广大农民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近年来,经开区投资1.03亿元,启动实施黑杨至骞雷、孝巴路南焦段、美丽乡村路等5个项目,组织各行政村清理门前三堆、拆除旱厕、建立保洁员队伍,栽植绿化树木5.6万棵,新装路灯2000盏,乡村面貌换新颜。但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体制、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成效还不够突出。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生态宜居,推进垃圾分类清理,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做好道路排水沟、村级污水处理站建设及种花种草等工作,打造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紧扣治理有效,推进辛市街道办和龙背街道办各自一分为二,增设阳曲、信义两个街道办,构建新型管理格局,打造更加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紧扣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围绕中心城市后花园,在现有鲜食水果和露天蔬菜的基础上,全力培育和发展渭河北堤绿色长廊,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在安王村集中打造盆花、花坛花卉产业集聚区,在龙背、郝家、任李、程前4村发展绿化苗木生产集聚区,在关中环线和旧108国道沿线建设5个标准化苗木花卉流通销售市场,解决卖难问题,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

五、创新干部管理体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对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关键是创新引进人才、健全管理机制、培养年轻干部。近年来,经开区结合“两学一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打牢主动服务意识,深化干部作风,践行“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打造了一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面对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我们将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推进全员聘用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突破人才壁垒,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全区“追赶超越”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鼓励激励,制定更加公平、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让干得好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获奖励、政治上有提升;容错纠错,建立健全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能上能下,让“太平官、庸懒者”腾位子;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鼓励综合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后备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信访维稳及一些矛盾突出的基层一线和艰苦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经开干部队伍,助推全区经济更快地追赶、更好地超越。

(作者系渭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全站热点
灞桥区教育局五项措施做好元旦期间校园安全工作

2017-12-28 19:29阅读

狠抓落实规范程序 追赶超越提质增效

2017-12-28 11:31阅读

未央亲商助企谋发展 产业扶贫促共赢---区食品药监局积极开展亲商助企活动

2017-12-27 16:45阅读

周至:陈河镇开展冬至期间森林防火大排查工作

2017-12-26 12:34阅读

灞桥:席王中心幼儿园举行“冬至到 吃水饺—我们的冬至这样过”活动

2017-12-25 09:39阅读

周至:温暖水饺 爱在心中

2017-12-22 17:20阅读

第九届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协作会在商召开

2017-12-21 12:5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