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党继革韩贵杰)市卫计局今年以来紧扣健康中国战略新要求,按照“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全面推进、追赶超越”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积极作为,念活“知、信、行”三字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健康扶贫“八大行动”大文章,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宣传引导求“知”。坚持宣传教育先行,以卫计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交流群)、《渭南日报·健康周刊》、市电视台“健康直通车”等8个平台为载体,重点做好“四个聚焦”(聚焦节点宣传、聚焦亲情服务、聚焦案例讲座、聚焦夜校宣讲),采取多“兵种”集合、全媒体联动、故事化表达、立体式传播等方式,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大众化、立体化的宣传声势,将“八大行动”传播至全市每个角落。今年以来,共出版《渭南日报·健康周刊》45期180个版面,在渭南电视台播放《陶紫说健康》栏目107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余种20万份以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发送健康知识信息2万余条,提高了群众卫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行为干预立“信”。以创建全省健康促进县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公路沿线,镇、村主要道路刷写健康标语,在村务公开栏、文化广场宣传解读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扶贫政策。在超市、商店等人流集中地开展慢病防控知识宣传,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设立温馨提示牌、经营者引导等途径,引导群众选购低糖、低脂、低盐食品。在公园、广场等公众场所张贴健康知识宣传标语,引导群众改变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各类示范单位66个。与此同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使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群众成为健康管理的主人。
创新驱动促“行”。大力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在综合分析应对方面突出“早”(形势早研判、措施早制定、部署早落实),努力在防控策略改进、关键环节把握、防控基础夯实方面狠下工夫,健全市、县、乡三级重点传染病防控网络体系,设立243个网络直报单位,严密防控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效维护全市群众的身心健康;大力实施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立足市情实际,加大创新力度,对患有长期慢性病的患者,除享受一般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补助政策外,在县域内公立医院就诊还可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直通车兜底报销政策,最大限度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大力实施妇幼保健行动,推行使用《母子健康手册》,统一规范高危孕产妇信息登记、日常随访、管理记录、五色标识等管理信息和筛查、转诊管理流程,实施高危孕产妇市、县、乡、村“四级双重管理”,做到底子清、信息互通、动态监测、管理高效,并免费为全市20000例新生儿筛查48种代谢性疾病,有效降低了全市婴幼儿及孕产妇死亡率;大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行动,开启“大数据、云计算”模式,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进度,率先实现省、市、县、镇(办)四级卫计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医疗、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29个信息模块资源协作共享。建立“互联网+签约服务”“互联网+健康管理”等工作模式,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为精准掌握情况、及时有效指导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累计投入补助资金450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改厕6000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