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白冰涛通讯员王秋萌
初冬,午后,秦岭北麓,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谦顺公司”)里,段小荣熟练地包装着核桃。对她来说,这是工作,也是生计,更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和她一起工作的还有20多个乡党,其中大多数是贫困户。
此时,深圳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内陕西名优特产展销会正在进行,张西芹热情地向国内外来宾推销刚获得第24届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的核桃系列产品。身为谦顺公司董事长,她明白,进一步扩大市场和生产规模,就能帮助更多的乡亲脱贫。核桃愁销她开“路”
段小荣家在临渭区桥南镇桥南村,有两女一儿,丈夫患有眼疾,一家人生活困难。早些年,为了养家,她只身来到安徽、江苏等地打工。由于没多少文化,辗转几个厂后,最终还是回家务农。家里栽了3亩核桃,好不容易遇到个丰收年,也会因为没有销路,卖不上好价钱,好多都烂在了地里。
张西芹也是桥南镇人,一直在做药材生意。家乡紫花地丁、野菊花、玉米须等药材资源丰富,2008年,她成立药材购销站,帮助乡亲销售,带动乡亲就业,生意越做越大。
“临渭区有20万亩核桃基地,有这个优势资源,身为区人大代表、共产党员,我想尽一份责任,把核桃产业链拉长,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乡亲为核桃销售发愁的景象触动了张西芹。她说服家人,决定用多年积攒下来的资金建加工厂。
说干就干,2014年初,以核桃加工为主业的谦顺公司成立了。为了壮大企业的发展,张西芹还先后到山东、浙江、江苏、河北等地考察,又投资500万元引进了核桃深加工项目,每年可加工核桃4000吨左右。多一半工人是贫困户
“以前主要靠采药卖点钱,收入不固定,现在在核桃厂上班,收入比以前高了,老板很热情,我在这干得也很开心。”王会琴在谦顺公司上班两年有余,每月收入1700元。如今,王会琴一家已经脱贫。对于现今的生活,她很满足。
王会琴家里也有3亩核桃。她说,以前管理不规范,是谦顺公司给他们请来了专家培训,免费送来化肥和技术资料,免费发放修剪工具,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后期销售也不用愁。
“公司2016年精准帮扶60户贫困户,签订高价收购协议,以高出市场价0.4元-1元/公斤的价格收购贫困户核桃,同时还聘请核桃专家对贫困户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护、科学防病虫害和岗前培训。”谦顺公司质检部长穆亚会说,受气候影响,今年核桃长势不好,公司仍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格0.4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每亩地可增加200元收入。
“公司实行订单式生产,固定工人有19人,不固定的有50多人,其中40多人都是贫困户。”谦顺公司生产部长李明友说,公司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优先收购贫困户家的核桃,还雇用贫困户到厂里上班,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精准扶贫责任在肩
“如今,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各级各部门正在扎实推进帮扶措施精准落地,我也要尽一份力。”张西芹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将收购重点锁定为贫困户,今年高价收购410户贫困户的核桃,涉及临渭区桥南、阳郭、三张、崇凝、丰原、闫村6镇。
此外,张西芹还主动帮扶了两户贫困户,一户是郝刚一家,其爱人和孩子都患有疾病,生活十分艰难。张西芹安排他到厂子上班,每月发放工资2500元。另一户是王军一家,张西芹也安排家里一人到厂子上班,还高价收购核桃,使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大幅改善。
“谦顺公司是桥南镇的龙头企业,他们积极帮助群众销售核桃,雇用当地农民进厂务工,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渭区桥南镇政府脱贫办主任王海峰说。
“我是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走到了今天,能帮助贫困户也是我感恩社会的机会。”张西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再建万吨冷库,加快建设5000吨核桃油、粉加工项目,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脱贫,早日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