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李树荣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战略部署,确定了江苏南通与陕西汉中对口帮扶。本着“汉中所需,南通所能”、坚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把南通的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植入汉中“肌体”,形成造血体系,聚力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目前,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产业项目实施、劳务协作、合作交流、助医助学、产业协作等工作正在扎实高效有序推进。“四大工程”为抓手
今年4月,南通市对口帮扶工作组来汉中后,按照南通市委“聚力扶贫协作、助力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主动与相关部门工作对接,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寻找扶贫协作与合作交流的切入点。本着“思想互通、思维互动、思路互鉴、方法互学、作风互带、工作互帮”的原则,深入学习中、省、市关于扶贫协作的政策部署和文件精神,工作组与汉中扶贫干部队伍并肩作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主战场。在对汉中所辖两区八县的贫困现状调研之后,依据汉中市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和产业扶贫方向,确立了以实施“人才交流与培训,产业协作与提升,劳务协作与就业、助医助学与社会帮扶”四大工程为抓手的工作重点,明确了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批”苏陕扶贫协作资金支持方向,两市精心合力编制了《江苏省南通市“十三五”对口帮扶陕西省汉中市扶贫协作规划》,编排了“十三五”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产业项目库。产业扶贫斩“穷根”
按照苏陕扶贫协作总体要求,扎实抓好苏陕协作资金产业项目实施,“十三五”期间,共拟立苏陕协作资金产业项目405个,计划安排苏陕协作资金3.92亿元。其中2016至2017年落实资金1.23亿元,实施项目119个,重点支持产业合作项目100个,人才支援项目9个,劳务协作项目5个,电商扶贫项目3个,金融扶贫项目1个,助医助学项目1个。从资金支持产业项目的投入来看,在东西扶贫协作过程中,已经形成共识:要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因为真金白银只能解一时之急,一旦输血断供,就容易出现返贫现象。因此,扶贫既要解决当前生活困难,也要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而长远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开展能力建设,即培育可持续获得收入的能力。而产业扶贫才能真正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助推汉中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汉中——南通”经贸合作项目推介洽谈会,一次成功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48.11亿元。总投资28亿元,建设3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在汉中市宁强、镇巴、略阳三县落户,目前正在进行测风;总投资4.41亿元的1.5万亩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在宁强落户,已建成5000亩;总投资4.3亿元的光伏农场扶贫项目在西乡落户,已建成1个示范村;总投资1亿元的直播农庄及农产品销售项目在西乡县落户,目前汉中部分农产品正在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上柜销售,直播农庄在安徽、深圳等地开建;总投资6000万元的智成农业调味食品生产线项目在南郑落户,60亩厂房用地已交付。总投资2000万元的特色龙虾养殖基地项目在勉县落户;一期投资1800万元的玺粮有机农业园建设项目在勉县落户。
“‘出留’两兼顾,‘两地’同就业,‘里外’双增收”,在促进汉中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的同时,通汉携手,由汉中市妇联牵头,一批脱贫工厂、扶贫车间应运而生,留守妇女居家就业,增收脱贫再添“薪路”。联扶勉县何家岩社区的汉中市妇联会同南通对口帮扶工作组携手引进的陕西圣玛启智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已在这里建起了留守妇女社区脱贫工厂,可满足200多名留守妇女就近务工。岗前培训与试生产期间,除了计件提成,每个女工每月还将获得保底工资1200元。短短几月,多个以安置留守妇女为主的服装加工、电子装配工厂已在汉中大地落地生根,为贫困留守妇女提供就近工作岗位近3000个。
通汉对口协作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选产业,三产融合强产业,精准发力,埋头苦干,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努力走具有汉中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截至目前,全市茶产业带动贫困户1.7万户,特色养殖业带动贫困户4.6万户,粮油产业带动贫困户1.7万户,林果业带动贫困户1.2万户,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776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2万人次,895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4.8万户贫困户受益,产业扶贫彰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