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中国皮影艺术之乡”——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

2017-11-10 08:22  渭南日报

任何一种声腔及表演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其产生及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关,都是该独特自然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产物。渭南皮影艺术这一地域文化,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主要发祥地,渭南皮影艺术是一种集文学、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还涉及历史学、文艺学、民俗学、文化学、语言学、政治学、伦理学、音乐学、表演学、文献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也与其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不无关系。渭南市地处关中东部,境内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地势平坦,物丰民富,优越的地理环境为皮影戏的形成和生存提供了自然文化空间。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影响及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地方文艺、民间工艺是渭南皮影戏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举世闻名的《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即产生本市合阳县境内,市内的“沙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华山西岳庙、韩城市境内的“太史祠”、白水县境内的“仓颉庙”等远古的文化遗存,都为皮影戏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流变提供了丰腴的文化土壤。皮影戏的剧本内容,表演方式,演出规律等特点都与当地的农耕文化都有关联。此外,渭南祭祀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皮影艺术孕育、产生和发展流变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神灵崇拜和迷信思想盛行的古代社会,基于祈福禳灾、庆祝丰年、拜谢神灵的祭祀活动在民间和社会尤其在广大乡村十分盛行。像秋神报赛、社祭庙会等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基本都有皮影戏的演出。因此,祭祀文化无疑也是皮影戏重要的生存根基。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渭南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信仰不尽相同,因其而产生的民情风俗,也是皮影戏成熟与繁荣的文化基础。像过庙会、结婚、丧葬、祝寿、添子、建房等民俗活动,基本都有皮影戏的演出。不仅如此,而且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像大荔的同州梆子、华阴的社火、合阳的线腔及各地的秦腔和说唱习俗等都为皮影戏演出的多样化提供了艺术源泉。此外,渭南精美绝伦的民间工艺,也催生了皮影戏演具的完善和精美,像剪纸艺术、木雕艺术、石雕艺术、黑陶、黑瓷等,对皮影制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其促使本地皮影制作技艺达到了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渭南皮影造型之独特,种类之繁多,题材之丰富,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它集雅拙朴素之美,像农夫村姑造型等;有威严庄重之美,像关公霸王等造型;有纤巧华丽之美,像小生小旦等造型;有质朴之美,像八仙、雅士等造型;有清秀典雅之美,像石桌石椅等造型;有圆满繁复之美,像长2米高1.2米的金殿、帅帐、相府等造型;有清丽淡雅之美,像葡萄架、花架等造型;有繁密艳丽之美,像凤殿、寿帐等造型,制作技艺令人叫绝,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另外,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学,也为皮影戏剧本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像“华山神话”“劈山救母”等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口头史诗为皮影戏的剧本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皮影戏剧本的教化作用具有教人向善、伸张正义的价值取向,在本地皮影戏不同声腔的多个剧种有近千余个剧目。“不看影戏,不知礼仪”是流行在渭南地区的口头禅,其深刻反映了皮影艺术体现着儒道释的古典哲学思想,其教化作用不容忽视。皮影艺术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文化精神,文化功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都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当前,渭南市已成立了皮影协会,皮影表演、制作,体系完整、传承有序,群众基础广泛,各个剧种都成功申报了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并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总之,渭南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都是皮影戏产生、成熟、发展和传承的深厚根基。

全站热点
灞桥区五个聚焦建立“城市驿站”打造城市街头巷尾的党建“微阵地”

2017-11-09 20:35阅读

周至:沙河二三期连接段及高压线落地工程有序推进

2017-11-09 10:42阅读

长安王曲街道召开冬季脱贫攻坚工作安排会

2017-11-08 11:53阅读

易地移民挪穷窝 玉兔养殖圆富梦

2017-11-07 09:29阅读

上门招商引凤凰 金台区在京开展考察招商活动

2017-11-05 16:14阅读

石泉县后柳镇:积极做好冬季防煤气中毒工作

2017-11-03 11:03阅读

贫困户刘友军的脱贫故事:幸福生活要靠双手创造

2017-11-01 22: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