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在我市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渭南市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并在西岳华山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授牌仪式。
9月19日至9月21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一行对渭南市“中国皮影艺术之乡”的申报命名工作进行考察评审。在听取市人民政府全面汇报的基础上,评审组先后对双泉村皮影传承培训中心、陈艺文皮影雕刻作坊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华山民俗博物馆,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对渭南皮影作为旅游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17〕24号决定指出:渭南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多彩,受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影响,渭南皮影独具一格,极具地方特色。经过长期发展,渗透于民众生产、生活、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各个领域。渭南市政府高度重视皮影艺术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丰硕,培养了传承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皮影文化活动。经考察论证,决定命名渭南市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2016年央视春晚,华阴老腔一炮走红,如今已唱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带动了当地文艺事业的兴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华阴老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渭南皮影戏的一种唱腔,经过当代文艺工作者传承创新,从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民间艺术形式。
2017年1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我市加强皮影戏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从今年3月起,市文联组织市皮影协会和渭南师院的专家教授对全市皮影艺术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整理形成了《渭南皮影艺术》。在此基础上,经请示市上领导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如今这一殊荣终于获得,这将有利于我市对皮影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兴盛文艺事业,发展做大文化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