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农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大力打造了“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保底种植”等多种典型模式,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肥药减量化试验示范,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可达105.8万吨;畜牧产业基本稳健,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全面推广丹系优良生猪品种,生猪出栏245.79万头,养殖效益保持平稳;茶叶产业效益提升,新建茶叶清洁加工企业4个,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15万亩,茶叶总产量4.18万吨,增长8.5%;果蔬产业形势向好,食用菌规模达到1.53亿袋,产量4.3万吨。蔬菜总产量204.34万吨,增长5.5%。新建猕猴桃园1.8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21.25万吨,增长5.5%。
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加快。我市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以上。宁强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通过省级初审,组队参加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进入全国10强决赛。留坝县玉皇庙镇和洋县草坝村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南郑县瓦石溪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我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前三季度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狠抓“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新增“三品一标”22个,“佛坪土蜂蜜”和“略阳乌鸡”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到13个,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我市将抓好秋粮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积极推行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改革任务;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模式,强化扶贫技术服务,推进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