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印发《宝鸡市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意见》。《意见》从空中交通、铁路运输、高速和干线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公交、农村公路等方面,详细规划了我市到2025年的交通运输体系。这是我市首次系统性、全局性作出的综合交通战略规划。
投资1000亿元全面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今年3月,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发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市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作出了这一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综合交通规划。
据介绍,《意见》明确提出 ,从现在起到2025年,我市将投资1000亿元,全面加快市域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充网络规模,完善网络布局,优化结构等级,基本建成“内通外联、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对外综合交通运输上,构建“三横两纵两环”高速公路网,新建宝鸡至坪坎、凤翔至旬邑、眉县至太白、眉县至岐山、麟游至法门寺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公里;加快“两横三纵七辐射”铁路网建设,实施法门寺至机场、西安至法门寺、法门寺至宝鸡城际铁路项目,新增铁路里程150公里,总营业里程突破600公里;新建宝鸡支线机场。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建成,横向依托合凤、连霍、眉太凤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徐兰客运专线、西安法门寺机场城际铁路,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地位;纵向依托银昆、麟法汤高速公路和宝中、宝成铁路,增强南北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00公里
《意见》提出 ,在对内综合运输网建设上,以市区绕城、关中环线高速公路和法门寺至宝鸡城际铁路带动东部川塬旅游开发,促进关中城市群融合发展。将对国省干线公路交通繁忙路段、瓶颈路段和城区过境段升等改造,实施 G342蒲村至马家镇、S311两亭至良舍、 S515固关至陕甘界等20个干线公路项目,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00公里,实现市区与县城间、重点镇通二级路,支持园区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城市轨道交通备受市民关注,我市更是不遗余力努力发展。未来,《意见》提出力争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改善市域内交通运输条件。
农村公路连万家。《意见》提出,“十三五”实施县乡公路改造86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1.1万公里,全面完成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和抗灾能力,基本建成小康农村公路。
客运实现“零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
《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重点运输枢纽站,最终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建设、改造3个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扶持3家城市配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连锁配送等业务。至2025年,县、镇、村三级配送站点网络覆盖率达85%,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100%。二级以上客运枢纽和客货运站场视频监控检测率达100%,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班线中采用调度系统完成运输计划和运行安排的比例达到100%,实现综合运输服务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互联互通。本报记者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