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波
《金史·地理志》记载:益店镇原名驿店,是历代官方传递公文的驿站。明末,因“驿”与“益”同音,演变为“益店”。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来往的商贾们要想通过丝绸之路运送东西,前往中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就得经过这里。据记载,益店镇曾有驿站、接官亭,是商旅歇脚、官员传递公文的重要节点。
古时候的丝绸之路,远远不如今天的道路便利,沿途没有旅游景点和饭店旅店。因为条件艰苦,所以当时往来的人们,只能在设置于沿途的驿站进行补给,为了防止错过了宿头饿肚子,所以发明了很多便携食物,比如现在还能见到的岐山锅盔,携带方便又容易保存,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其实岐山自汉代以来就是通往西北的交通枢纽,除了益店镇之外,在古丝绸之路上,岐山还有众多可以供来往商旅和官员们歇脚留宿的地方。可以说,热情好客的岐山人,在周礼文化的熏陶下,为路过的商旅提供了非常舒适的食宿服务,才让丝绸之路上的往来更加频繁。岐山商贸历史悠久,自周太王率族定居这里后,便有商品交换活动,至清代中叶,甚至有“金宝鸡,银凤翔,不及岐山一后晌”的谚语。这里所说的“后晌”是岐山一带的方言,指的是一下午的意思。从这句谚语便可以看出,岐山商贸的发达程度。
除了位于塬上的岐山县城沿线诸镇之外,地处岐山南端的蔡家坡、五丈原也曾是商贾聚集之地。古时从四川到陕西,只有三条路:西安境内的子午道;岐山眉县附近的褒斜道;翻秦岭过凤县的蜀道。作为三国交兵时的重要战场,五丈原无论在交通还是商贸发展上都十分重要。
五丈原曾被称为“魏延城”,从汉代以来一直为南北往来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的特产品种齐全,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在过去,五丈原的集市曾有岐山、眉县、太白“三县第一集”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