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各界人士昨送别一代宗师霍松林

2017-02-06 08:00  陕西传媒网

追悼会现场 三秦都市报记者吴岸彪摄

昨日9时,西安殡仪馆咸宁厅内,鲜花含悲,挽幛低垂,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副省长庄长兴和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等从各地赶来的一批霍门弟子,陕西师范大学的领导等各界人士500余人送霍老最后一程。

霍松林,1921年9月出生于甘肃天水,2017年2月1日12时50分因病不幸逝世,享年97岁。著有《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等巨著。

情同父子的师生情

大厅内,“沉痛悼念霍松林同志”的横幅悬挂正中,两边的挽联“巨星陨落文坛痛失泰斗,渭水呜咽学子悲泣寒风”是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在获知恩师去世之后第一时间写就,准确表达了众人对霍老的敬仰和哀思。伴随着沉重的哀乐,社会各界人士表情凝重,默默不语,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以示哀思。

作为一代学术宗师,霍松林一生桃李满天下,1979年以来,直接指导、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其质量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霍家军”,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

追悼会上,他的两位弟子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教授尚有亮,代表“霍门弟子”念唁电和悼词。尚有亮在悼词中沉痛表示:“先生的离开,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授业弟子的重大损失。”在他的眼中,恩师霍松林是一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是集多种知识和才能于一身的文化大家,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家;他身上有学者之严谨、诗者之敏锐、具备智者之眼光、仁者之情怀。”尚有亮回忆称:“十多天前先生还通过视频向霍门弟子贺新年,并约好在百岁寿庆之际与大家相聚,没想到先生就这样撒手人寰,阴阳相隔。我们回来了,怀着感恩之情、痛别之情,从天南地北赶回来了,我们含着眼泪,再送先生一程。”

霍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说:“霍老的研究和他的诗歌创作,都是紧密地结合时代,跟进时代。所以我们作为(他的)学生,一方面要教好书,教育好学生,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把我们的学问,把我们的教学成果推向社会,为大众所知,换句话说,要让我们的学问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我们这个时代服务。”

霍老的大儿子霍有光数次哽咽,“在食物匮乏的年代,父亲种果树,让我们免于饥饿。文革劳改在泾阳农场,父亲将亲手种的六个西瓜背在背上,从农场步行背回师大家中……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努力用食物保障孩子的成长。成年之后又在学业、工作、婚姻等方面操碎了心,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和呵护。拳拳父爱,永志难忘。”

一旁的大屏幕上,霍老的一生在画面中徐徐展开。众人静默肃立,深深鞠躬,表达深切的悼念和追思,并向霍松林遗体三鞠躬,作最后送别。

当下真正的“国学大师”

昨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官微上写着“霍松林先生一生扬葩振藻,绣虎雕龙,滋兰树蕙,教书育人,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学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形成了其大气包举、高标超拔的精神风范。哲人已逝,德范永存,高山仰止,先生的美德和风范,是后学人征程上的精神路标,是应该永远珍存的宝贵精神财富!”得到众网友转发,并跟帖表示哀悼和祈福。

钟明善表示,霍老是西部,也是当下中国最担得起“国学大师”这个称号的文化学者,他足以和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众多大师并列。1956年,钟明善考进西安师范学院(陕师大前身)中文系时,霍松林正是他的老师,当时霍松林教的是《古典文学》和《文艺学概论》。“霍老用这两门课影响了我一辈子,他让我知道了不管研究什么都要从基础开始。”钟明善说。

比起诗词歌赋,很多人对霍松林的书法不了解,而在钟明善眼里,霍松林同样是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文人气息很浓郁。霍老和我说过,他一直记得于右任的一句话:‘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不为古人所限’。所以他的字一直都卓然自立,很文人,具有诗人气质。”钟明善表示。

三秦都市报记者夏明勤

全站热点
孕妇列车上早产,警民全力救助母女平安

2017-02-05 21:00阅读

未央 草滩街道主要领导带队检查环境卫生

2017-02-04 19:40阅读

周至 县林业局召开“收心会”传达县委“追赶超越抓落实动员大会”会议精神

2017-02-04 15:22阅读

长安 引镇街道积极传达学习全区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2017-02-03 19:30阅读

高陵鹿苑街道迅速集中召开学习专题会议

2017-02-03 10:12阅读

安康境内出现大范围雨雪 交警提醒勿走西汉高速

2017-02-01 09:09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想回老家过个年

2017-01-28 10: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