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四,雾霾散去,天气晴好。记者驱车从商州出发,经洛南县城沿洛河向东,回到了老家郝坪村。
这是一个东西群山环抱、小河穿村而过、自然环境优美的小山村,但因距离县城较远、当地资源匮乏而成为偏远贫困村。在记者的印象中,通往家乡的路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车子驶过尘土飞扬;村庄里大部分农户住的是低矮的土墙房,村民们死守着一两亩土地艰难度日也不外出打工;好多小伙子到了结婚年龄还娶不到媳妇……
时隔两年,这次回家看到的,令我惊诧不已:车子沿着宽阔的通村水泥路直接开到了家门口,弟弟这几年靠打工挣钱拆掉了家里的老房子,盖起了四间两层青砖红瓦的小楼房,室内室外装饰一新。村道里还安装了好多盏太阳能路灯,路边也有了垃圾处理箱,过去“串门摸黑、垃圾乱飞”现象已成为历史。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那些人,短短两年间,怎么变化就这么大呢?弟弟带我到村子里走了一大圈,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家乡的新鲜事:路通了,从家门口骑摩托车不到50分钟就进县城了;有线电视、电信宽带进村入户了,能收看60多个频道;自来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户户;民居改造让好多农户的房子和院子变了样子……他指着几栋新建的两层楼房让我看,说这户是郝民家的,那户是康民去年才盖的,后面那家是岁生新修的,咱这个村民小组30多户人家,现在住楼房的就有上十户呢。
“现在国家给农村的政策好,又是惠农补贴,又是环境整治,还有美丽乡村建设,咱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说起家乡的变迁,弟弟很是自豪:“村里好几个年轻人在外打工把大城市的姑娘领回来了,有几户人家还在县城里买了商品房,城里的移动超市车走乡串村要啥有啥,咱农民的生活已经和城里人差不多了……”
返城途中,一想到城市嘈杂的人群、拥挤的交通,记者突然有种想回老家清清静静过个年的冲动,期望带着老婆和孩子,除夕夜与弟弟一家吃完团圆饭,晚上到小河边听听水声、看看夜景,大年初一在农家小院与儿时的伙伴拉拉家常、叙叙旧情,初二去亲戚家,给年过六旬的大姐、二姐拜个早年……(记者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