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中国年轻一代遇“春节拷问”折射沟通之缺

2017-01-25 19: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安1月25日电 (张一辰 党田野)“不是我们要烦年轻人,只是不知道聊什么。”50岁的西安市民郑源说,每年春节家人聚会,面对晚辈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关心。

近日,一首名叫《春节自救指南》的歌曲迅速刷爆朋友圈,歌曲讲述了一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面对众亲戚关于工作、感情、前途等种种问题的“拷问”,以及邻居浮夸地吹嘘自己儿子的成就。在不断的精神压迫下,年轻人最终喊出“前程自己拼才有意义”。许多年轻人在转发时纷纷表示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到春节想起要面对亲戚的轰炸,就让我不寒而栗。”在西安长大的“90后”陈述说,找个体面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这些都是老一辈人的“人生规划”。对自己而言,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而在陈述的母亲看来,儿子的想法却有些“自私”。长辈操心晚辈的生活是一种关心,并不代表非要干涉,现在年轻人缺乏与人沟通的耐心,让这种“小分歧”逐渐变成“大矛盾”。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交方式遭遇颠覆性冲击,以往的面对面交流已逐渐被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所代替。春节作为亲朋交流沟通的重要时光,也因这种冲击而发生变化。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而春节假期,超六成的网民会比平时更多使用手机上网。微信、追剧、看综艺等消遣方式挤压着年轻人与家人沟通的时间。

“之前晚辈来家里拜年,大家还一起吃饭,拉拉家常。现在进门就问WiFi密码,然后就各玩各的手机。”西安市民刘春江说,手机的普及使拜年从传统仪式变成了挨家挨户“蹭网”,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淡了。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个人爱好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是阻碍与长辈顺利沟通的“三座大山”。在社交平台上经常能看到关于“家人看不懂表情包”、“朋友圈充斥各种养生软文”等吐槽。

专家认为,中国人的代际之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老一辈人习惯家族群居,抱团取暖,强调集体而忽视个体,往往会将探问隐私当做关心的方式。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自我意识更强,也更强调个人隐私。新老两代人要弥补这种分歧,则需要抛开各自身份,真诚沟通。(完)

全站热点
莲湖区物价局召开价格认定工作专家团队工作会议

2017-01-25 17:48阅读

灞桥区“灞水共长天一色”2017迎新春书法美术作品展今日开幕

2017-01-25 12:40阅读

周至 县果业局与司竹镇南淇水村精品猕猴桃示范园区春节前慰问产业帮扶贫困户

2017-01-25 10:29阅读

碑林 区县如何追赶超越 听听党代表怎么说

2017-01-24 16:50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大明宫所开展春节前“食品快检进社区”活动

2017-01-24 09:55阅读

高陵 姬家街办慈善义工队志愿者帮助困难家庭扫舍除尘

2017-01-23 16:08阅读

粗心旅客丢失万元现金 民警煞费苦心“完璧归赵”

2017-01-22 23: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