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外媒关注北京试点垃圾分类:居民认知低 效果待提高

2017-02-03 14:00  参考消息网

外媒关注北京试点垃圾分类:居民认知低 效果待提高

责任编辑:朱方雨

核心提示:外媒称,北京垃圾分类并非没有进展,收集、运输、利用、处理四个环节都有做得好的试点社区,但缺少一条完整的示范线。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 外媒称,由于居民认知低,管理不细致和缺少“示范线”等多种原因,已经实施多年的北京垃圾分类效果有待提高。

“果皮菜叶制成环保酵素,杂草树叶转化生态肥,易拉罐、旧报纸等各种可回收垃圾由清运工收拣,抵消清运费……没花财政一分钱,可回收废弃物基本不出社区……”一位北京民间环保人士自豪地细数所在北京一家社区垃圾分类的成果。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2日报道,像这样做到垃圾分类的小区并不普遍。北京作为中国第一批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至今已有16年。

报道称,几乎随处可见的是,社区、街头摆放了许多分类垃圾箱,但各种垃圾依然混装,分不清哪些可回收和再利用。环保组织对北京试点小区调研后得出结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始终很低,垃圾分类认知水平不够,有限的垃圾分类成果还需要“二次分拣”。

最近20多年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分类试点,北京市民对垃圾分类并不陌生。到2013年底,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已接近3000个,配备有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和回收人员。2015年,一些试点小区还用上了高科技,用互联网+、扫二维码吸引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民间环保人士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北京垃圾分类并非没有进展,收集、运输、利用、处理四个环节都有做得好的试点社区,但缺少一条完整的示范线。

受访民众则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不是不愿分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最后还是被环卫运输车‘一锅烩’了”。

报道称,垃圾管理细节不够公开,民众自然对垃圾分类缺乏信心,进而影响源头分类,如此恶性循环,垃圾分类势必难以推进。民间环保人士建议政府公开各个管理环节以及各种做法的经验与不足,同时建立分类示范线,把各个示范环节连接起来,让民众看到整个流程的有效性,重树民众自觉分类的信心。

报道指出,政府毋庸置疑希望把垃圾分类做好,但过去多轮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结果表明,缺乏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参与,即便投入了真金白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全站热点
陕西韩城秧歌走出“冷宫” 旅游业助“逆境重生”

2017-02-03 12:03阅读

“火车头医生”除夕夜里奏乐曲

2017-02-03 07:01阅读

安康境内出现大范围雨雪 交警提醒勿走西汉高速

2017-02-01 09:09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想回老家过个年

2017-01-28 10:10阅读

国土碑林分局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西安市 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17-01-26 16:50阅读

陕西省财政去年落实贫困生精准资助经费33.56亿元

2017-01-26 09:12阅读

灞桥区安监局认真贯彻学习省委书记娄勤俭讲话精神

2017-01-25 14: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