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咸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许岭平医疗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开展左心耳封堵术。这一全新的房颤治疗手段将致力于从根源上降低房颤病人发生卒中(又称中风)的风险,其技术处国内先进水平。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心房发生快而不规则的冲动,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即是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使房颤成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慢病防治重点疾病之一。较非房颤患者而言,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5-6倍之高。临床研究显示:脑梗塞30 %以上栓子源于房颤患者的左心耳,终生服用抗凝药物并发症多。近年国际上新兴技术“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封闭血栓来源——左心耳,从而防治房颤卒中,其对于高栓塞风险、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是最佳选择。
咸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通过前期精心的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备,2017年伊始开展此项新技术。1月14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指导下,许岭平医疗团队联合超声诊断科、介入导管室、麻醉科为心血管内二科两位房颤患者成功实施了用ACP封堵伞的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微创手术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由此大大降低了房颤病人中风的风险。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300多万的房颤患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随着三维标测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日渐成熟,房颤患者三维标测下的射频消融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作为陕西省内独立开展房颤射频消融的首家地市级医院,市中心医院开展三维射频消融近5年,截至目前已完成三维射频消融术百余例,其中房颤占90%。(陕西日报记者 齐宇强 员 赵珂瑶 张小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