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咸阳市人社局日前消息,“十二五”以来,咸阳先后争取中省就业专项资金12亿元,惠及50多万劳动者。此外,此间咸阳还通过一系列“托底安置”措施,让“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了动态归零。
近年来,咸阳各级党委、政府对改善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将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此,全市人社系统也坚持把有限的资金基金更多地投入就业创业,进一步壮大资金基金规模,不断调整完善项目比例,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管理监督,提高使用效益。
据了解,从2011年以来,在国家就业专项资金逐年紧缩的情况下,咸阳争取专项资金依然保持逐年增加,先后争取中省就业专项资金12亿元,惠及劳动者50多万人。同时,咸阳还不断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力度,从最初的2003年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多万元,到今年1-11月已发放6.3亿元,全市累计发放创业贷款56.2亿元,扶持创业7.2万人,带动就业23.8万人。
此外,近年来,咸阳市县人社部门还坚持把就业援助托底安置作为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主要手段,采取贷款贴息、免费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见习、社保补贴、创业求职补贴、税费减免等措施,扎实做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就业救助。比如,坚持每年初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深入镇村、社区摸底排查,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2011年以来,先后帮助591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9326人,见习后留用率达到60.1%,发放社保补贴2.9亿元,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陕西日报记者 齐宇强 陕西传媒网记者 黄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