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河南虞城骄人乡村治理成绩单背后的“微治理”(2)

2016-12-15 07:45  人民日报

微调处 99%矛盾化解在基层

今年2月2日晚,离春节还剩6天,站集镇西北街村因一场车祸,差点变成“炸药桶”。

车祸,源自邻里帮忙。

这天,村民卢现伟的车坏在半路,打电话请邻居曹士军开车拉回村。不曾想天黑路滑,半路撞车,曹士军当场死亡,卢现伟被送去抢救。死者哥哥曹中建悲恸不已,叫来亲戚朋友几十人,想把尸体拉到卢家,“春节谁也别想过好”。

村里火药味十足,令村委会主任路云十分担忧。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岳——站集镇司法所所长岳鸿杰。这位46岁的“全国调解能手”,从事民调18年,有高招、有妙招、有绝招,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上千起。路云一边安慰曹家,一边赶紧请求老岳支援。

第二天天刚亮,老岳就同派出所民警赶到村里。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想到,卢家坚持“宁可坐牢,也不赔钱”。老岳使出“撒手锏”,拿出一份交通事故法院判例,苦口婆心地劝导:“如果上了法庭,小卢不仅要坐牢,还要赔款。”终于,卢家慢慢软了下来。

除夕那天,曹卢两家达成调解协议,卢现伟赔偿对方30万元,死者家人出具谅解书。“炸药桶”被彻底拆除了。

“微调处”意味着什么?老岳这样理解肩上的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扁嘴鸭子改成鸡——硬磨嘴”。今年以来,虞城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85起,调解成功1768起,化解率99%;防止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12件74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3起510人。

畅通经脉,活血化瘀。作为“微治理”的重要抓手,“微调处”着眼村户小事,抓住矛盾关键,想方设法化解纠纷,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个老大难问题,在稍岗镇韦店集村张楼村小组拖了十几年。村里有家“金海”诊疗所一直未交租金,村民们意见越来越大。今年夏天,甚至有村民聚集,想直接动手拆掉诊所。

怎么办?韦店集村公道会出面了。2015年,村里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成立了公道会,建言献策、调解矛盾。蔡永良、张宏彬等公道会成员,一次又一次找诊所负责人孙金海谈心,还“打外围”做通孙父的工作。最终,孙金海与张楼村达成协议,诊疗所每年向村里缴纳租金850元,并一次性补缴租金1万元。

人民日报社驻韦店集村第一支部书记时圣宇说,公道会就是村里的“小法院”“小人大”“小纪委”。公道会成立以来化解大小矛盾37起,实现了村内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目前,虞城县乡镇、村人民调解组织建有率达100%,有人民调解员2268名,每个村均有类似公道会的调解站,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

微网络 视频监控布设“虞城天眼”

“什么?我的生猪掉下来一头!”

“是的,通过视频监控看到是从您的卡车上掉下来的。请原路返回,我们在站集镇等您。”

10月13日下午,刘店乡卢营村村民卢广东开着装满生猪的卡车正准备上连霍高速。突然接到民警电话,简直不敢相信!取回丢失的生猪,他再三向站集镇派出所所长陈建松和民警致谢:“要不是你们,我这趟生意可就亏本了。”

“虞城天眼”名不虚传。鼠标巡逻、探头站岗,小小电子眼、织大防控网。虞城投入4200万元,安装高清探头3788个,所有行政村、党政机关、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安装率100%,农村沿路商户、住户、企业等自建探头1万多个。

透过“天眼”,3小时,城关镇警方抓获盗窃手表和现金的嫌疑人,并牵出连环盗窃案;12小时,虞城县公安局启动命案机制,抓获杨阁村杀人嫌疑人;24小时,站集镇警方破获偷盗电动车案件,带破多起盗窃案;6天,城郊乡民警辗转两省三地,破获诈骗案……“天眼”发威,神速、精准、省人力,在线索较少的情况下,虞城县警方迅速破获了一桩桩大小案件。

今年,虞城县利用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案件83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4名,破获交通肇事案件42起,侵财类案件的破案率接近全省平均值的2倍。

依靠信息科技“微网络”,虞城“微治理”如虎添翼。“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网络媒介线上线下密切联动,织就虞城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虞城县公安局局长余方生说。

只用3天,木兰警务室警花范静利用自己的“警务微信群”,快速追查到犯罪嫌疑人踪迹。微信群里,大半都是辖区内的商户老板,掌握信息又快又多,成了发现可疑人员“第一哨”。

今年9月初,警方监控捕捉到电动车电瓶盗窃案嫌疑人的清晰图像,范静将图像发到微信群里寻求配合。3天后,群里有人反馈,从网吧出来的一个男子很像。经追踪查实,该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获。

拥有15万名粉丝的微博“木兰警小谢”,让木兰警务室另一警花谢馥蔓成了网红。

在微博上,小谢开通“微寻人”“纳民意”“正能量”等栏目,铺设了一张线上防控网、服务网。据不完全统计,利用该微博警方成功抓获网上逃犯8人,追逃足迹遍布北京、江苏、山西等省市,还为群众寻人寻物40余次。

  微监督 300个清风箱专防“蝇腐”

小官大贪,小权大腐。今年7月,发生在城郊乡宋小楼的村支书王广富侵占公款150多万元案件,震惊全县。

在农村,村干部不是专职,不会全天值班。有的村干部因私外出,好长时间不在家。村民有事需要盖村公章却找不到人,时常耽误事;有的村干部品行很差,用足手中小权力吃拿卡要,群众十分不满;还有的村干部胆大包天,截留善款、贪污腐败,影响极坏。

“村干部是小官,掌握的权力也微乎其微。但吃拿卡要、雁过拔毛、小官大贪,影响很坏,不光损害群众利益,也损害党的形象。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全力防止‘蝇腐’。”虞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卫东表示。

就这样,“清风箱”亮相虞城,“微权力”被放进“箱子”,成为推动“微治理”的又一利器。对“微权力”的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规范了身边权力,方便了群众办事。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公章腐败”问题,也迎刃而解。

“自从有了清风箱,咱村办事真容易!不见村干部,不用打点谁,事情就能办好。”李老家乡刘庄村村民刘九红深有体会。

刘九红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申请贫困生救助需要村里盖章证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需要盖章的证明材料投入清风箱。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刘九红就接到村印章管理员的电话,很快就拿到了盖好公章的证明。

李老家乡最早试点清风箱。乡长刘金良说,“清风箱”每天定时开启。村民有需要盖章等事宜,可直接把材料投到箱里,管理者办完后及时放回。“小小一个箱子,现在成了村务平台,既规范了印章管理,也规范了村干部的权力。”

在城郊乡郑庄村,《公章使用公开承诺》与清风箱并排贴挂在墙上,上面对公章使用、办事时限等规定得很是明确,并附有服务电话和举报电话。清风箱如果长期不开,或村干部不及时办理投入箱内的诉求,村民可以拨打电话举报。

截至目前,清风箱在虞城25个乡镇试点推广,全县已设300多个,设置率超过30%;通过清风箱,为村民办实事1505起,收到合理化建议24条。预计今年底清风箱的设置将达到50%,明年初实现全覆盖。

记者 吴 兢 龚金星 李林宝 朱佩娴 李 翔

全站热点
蓝田气象局:安排部署2016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工作

2016-12-14 19:16阅读

高陵区2016年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情况良好

2016-12-14 15:04阅读

新城区食品药监局联合公安新城分局快速查处“问题蘑菇”加工黑窝点

2016-12-14 10:06阅读

区建住局组织全区居民阶梯用水价格制度改革工作业务培训

2016-12-13 15:00阅读

陕西省8户家庭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2016-12-12 21:10阅读

高陵区发出“五证合一”营业执照670张

2016-12-12 11:36阅读

教师资格考试本月16日开始网报 不指定教材不组织培训

2016-12-11 10: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