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一所“逆袭”的乡村中学(2)

2016-12-09 08:31  新华每日电讯

“解码”石准中学

石准中学20年来没搞过重点班,所有学生平行编班,把中等生带好,带动后进生进步;注重农村学生成长发育特点,初一形成学习习惯,初二紧跟学生思想,初三全面发力

即使经过几轮“左冲右突”,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仅从外观看,“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着实简陋。

化学老师尹云瑶刚到石准中学时,全校仅有几个水龙头可用。后来学校花钱请人打井,但由于附近煤矿采煤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钻头打到72米才沾到水。可是没有几天,水又没了,校长只好叫人接着往下打。

教工宿舍也比较紧张,这位来自株洲茶陵县的外地女教师,在潮湿的一楼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指着脸上的痘痕说,“湿气太重,现在都没好”。

事实上,直到去年新宿舍楼建成,寄宿学生才彻底告别打地铺的日子,改睡铁架子焊成的上下铺。每间宿舍16张床,并排连在一起。

学校至今没有标准运动场。两个篮球场,一根单杠,一条200米长的黄泥跑道,就是全部的体育设施。不久前学校举行运动会,跳高项目就在水泥地上举行,跳杆旁边铺床海绵垫子,外加几块海绵板子作防护。其中一个篮球场,因为太靠近山脚,夏天晚上禁止学生进入,怕被下山的毒蛇咬伤。

课间休息时,精力旺盛的学生纷纷聚到单杠底下比试。围观的学生,一边啃着辣条,一边大声起哄……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小胖墩。

简陋的办学条件,傲人的办学成绩——不少同行带着问号过来参观,希望破解“石准现象”。

“大部分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石准中学副校长张世能描述参观者最后的心情,“要说秘诀,恐怕校长本人就是秘诀。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教育局局长欧阳华耕在分析“石准现象”时说,这个学校在教改、管理等方面并无特别之处,靠的就是教师敬业、班子团结,此外还有很好的办学传承。

乡村老师流向城市,成为乡村教学质量下降、驱动乡村学生进城的导火索。耒阳近年来招考了许多老师到城区工作,不少乡村老师视为千载难逢的进城机会。而在石准中学,曾经连续两年无人报名。

教师34名,平均年龄37岁,其中3名高级教师——他们是蒋校长的命根子。为留住这支平均月薪三千多元的队伍,蒋平想了很多办法。

他推行民主化管理,教师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事务。教师宿舍安装空调的问题,在今年教代会上再次提出,他表态说,“空调不是梦,明年一定装”。

考虑到农村老师课时量大、家庭负担较多,他对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不作硬性规定;成立教师家庭保障小组,协助教师办理婚事、丧事;他还设立教职工年度教育教学奖,使他们意识到,只有保持石准中学的办学水准,才会有尊严……

很多教师本身就是从石准中学毕业,部分还是蒋平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建校至今,石准中学每个班级按顺序编号,从未间断。蒋平29班,数学老师文军52班,语文老师刘立峰98班……在这些走上讲台的学生眼中,蒋校长,还有前几任校长,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学校领导不空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中学的副职干部从优秀教师中产生,校长都是从本校产生。这既让年轻老师看到希望,也让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传承。

“当校长12年,优点是责任心强,在民主管理、身先士卒、经费管理上做得还可以。缺点是理论水平不高、思维不够敏捷。”蒋平这样评价自己,他认为稳定师资队伍最重要的还是尊重和激励老师。

尽管连教育系统都有不少职工把子女送来,这所乡村中学的成绩还是招来“不同看法”,被认为“只会搞应试教育这一套”。面对质疑,“理论水平不高”的蒋校长,在一次教育会议扯开嗓门说,“我们只遵循乡村教育规律”。

石准中学20年来没搞过重点班,所有学生平行编班,把中等生带好,带动后进生进步;注重农村学生成长发育特点,初一形成学习习惯,初二紧跟学生思想,初三全面发力。

“农村孩子,到了初二最容易叛逆,也最容易学坏,所以有一点苗头,老师就要‘死缠烂打’。”蒋平说。

前不久,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和演讲比赛,爱好体育的柳敢参加了三级跳远、仰卧起坐两个项目的比赛,虽然没拿到名次,但柳敢很开心,因为他原来的学校没有举办过运动会。

石准中学的校园活动,一年四季不断。很多学校到了初三,就把音乐、体育课砍掉了,而石准中学照常开课。蒋平语气坚定:“就是明天毕业考试,今天有音乐、体育课,继续上。”

全站热点
涝店镇积极开展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6-12-08 18:23阅读

二府庄村(双府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工作对接会召开

2016-12-08 15:53阅读

区科技局开展“法治宣传周”宣传活动

2016-12-08 10:23阅读

未央湖街道开展捐款捐物送温暖活动

2016-12-07 15:44阅读

马王司法所召开人民调解员培训会

2016-12-07 09:34阅读

高陵区就业形势更加稳定

2016-12-06 12:11阅读

小夫妻琐事闹离婚,法官调解破镜重圆

2016-12-06 00: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