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5岁时被拐 男子26年后DNA比对找到亲人(2)

2016-12-08 08:31  华西都市报

寻亲

为去更多地方

他找了份高空作业工作

在邯郸的家里,刘亮过得并不开心。“家里没有钱,念到六年级就辍学了,而且从小就被身边的人嘲笑。”

一直以来,刘亮都有一个愿望:找到亲生父母。15岁开始,他就自己挣钱,“想要凭自己的力量来找他们。”为了去更多的地方,他找了一份高空作业的工作,“因为可以全国各地跑。”就在去年,刘亮曾两次来过四川,但最终还是失望而归。

另一边,何翔和裘蓉也不好受。因为儿子走失,两人离了婚。这20多年里,何翔四处打工,他的包里,一直放着一本红色的相册,里面有儿子小时候的照片,“问了很多人,但一点音讯都没有。”

在裘蓉家里,也一直留着儿子的照片。“刚开始不敢看,又忍不住想看。”后来虽然又有了女儿,可她心里却一直有道坎儿,“每次给她(女儿)买东西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哥哥是不是吃饱穿暖了,这种心情,太难熬了……”

转机出现在2012年,在女儿的建议下,裘蓉和何翔来到资阳市公安局采集血液,希望通过DNA比对寻找儿子。

今年10月,资阳市公安局在DNA比对工作中发现,双方的血样所检遗传标记符合遗传规律,确认具有亲缘关系,刘亮就是何翔被拐的儿子。在分开26年后再次重逢,刘亮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特别是身为人父后,更能体会子女在父母心中是最难割舍的,以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他们了,现在感觉像做梦一样。”对于这26年的心酸,刘亮表示,并不怪父母,“是我自己调皮。”(文中均为化名)

知道一下

DNA比对技术

已让四川809个家庭团聚

为解决儿童被拐多年后体貌特征发生变化,亲生父母难以辨认的问题,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采集失踪被拐儿童亲生父母的血样检测入库,同时采集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血样检测入库,之后自动盲比是否符合亲缘关系。

据统计,2009年以来我省通过DNA比对,成功找回被拐或失踪儿童809人,使809个家庭实现了合家团聚。

“还没有找到子女的家长,与其大海捞针、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不如主动到当地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借助现代DNA高科技技术来找寻自己的孩子。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是免费的。”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吴冰清 实习生赵若青 摄影雷远东)

全站热点
未央区举办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

2016-12-07 18:43阅读

区建设局扎实推进十大惠民实事

2016-12-07 15:30阅读

灞桥区“灞桥招商”微信平台运行平稳

2016-12-07 10:43阅读

抽丝剥茧抓获盗窃嫌疑犯 泾阳刑警破获系列侵财案

2016-12-06 16:06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六村堡所积极参加辖区联合执法行动

2016-12-06 09:42阅读

灞桥区开展辖区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2016-12-05 12:43阅读

关于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举报环境问题(受理编号:008)查处情况的通报

2016-12-04 10: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