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核桃树等经济作物种进了“悬崖村”。村民俄的长江在自家地里查看花椒长势。
俄的长江家养的牛。
扶贫的冲击
养羊合作社怎么搞? 用土豆投票
俄的来格生了四个娃,侄儿俄的长江也渐渐长大,同学莫色吉日当上了村支书。
从部队回来后,他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是村上的那口大喇叭,每天定时响起,广播着山外的事情。
村里通了电,俄的长江买回了电视。阿皮书记来村子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有时候,他还带着县上来的人,还不止一个人。他们到处走到处看,也来询问村民的收入种作情况。
村上召集开会,俄的来格听到了一个新名词:“扶贫”,一些困难的家庭,被划分为贫困户。过年时节,政府送来米,村里的年轻人们,沿着下山的天梯,去山下把米背回来,发给大家。
莫色吉日和阿皮书记每次开会,都会讲一些新名词:“形象扶贫”、“精准扶贫”……村里的话题,越来越丰富。不再只有猴子、黑熊、苞谷、土豆,更多的是讲起山外的城市:昭觉、西昌、成都、上海……老人们不插话,侧着头听年轻人说,想象着高楼大厦和汽车的模样。
有一天,广播突然响起,喇叭里,莫色吉日的声音显得非常高兴:“所有的年轻人过来集合……”然后,他带着年轻人们,攀着天梯,到山下扛了很多锅盖一样的东西回来,同时还有几位年轻的陌生人,回到村里,他们帮助大家把锅盖固定上,调试连接上电视,以前的一个频道,变成了十几个频道。
不久,村上又安上了光伏发电设备。这个悬崖上的村庄,生活开始变了。每天晚上7点,妻子在屋外跟邻居聊天的时候,俄的来格就守在电视前,等着看新闻联播。看完新闻,再出去跟人聊天,聊天的话题里,有了伊拉克、阿富汗、美国、航天、登月……
村上来了两名陌生的年轻人,住下就不走了。这天,两名年轻人召集大家开会。大家又听到了新鲜词:“养羊合作社”。
去年12月,四川省下拨扶持大小凉山彝族贫困地区整村推进的扶贫资金,分到勒尔村有100万元。除去16万用于解决学校饮水问题,剩下的分别打进了村民的惠农卡里。
两名年轻人说要成立养羊合作社,要村民把钱拿出来,一起买羊。
莫色拉洛不干了:“最好就是买羊给每家每户,该5只的5只,该3只的三只,合作社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两名年轻人分别给村民讲解,后来再开村民大会。每个人一个土豆,现场放着两个筐。同意拿钱出来一起买羊的,把土豆投到左边筐里,不同意的投右边筐里。
俄的长江认为,大家应该有个组织,自己去年的羊全部死了,就是因为自己不懂技术,他走到前边,把土豆投进了左边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走到左边筐前。右边筐里,只有三个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