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用“激励”“容错”让好干部大胆作为

2016-07-12 20:30  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7月12日电题:用“激励”“容错”让好干部大胆作为

新华社记者李勇、郑昕

日前,中共陕西省委出台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容错纠错办法和能上能下办法三个试行文件,系统性将“激励”“容错”和“能上能下”的机制规范化,用以鼓励想作为的党员干部勇于谋事、敢于创新。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举措让干部队伍新风正气扑面而来,对长期以来的官场风气与思维定式起到激浊扬清的效果。

然而,部分干部在新考验下出现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敢担当等情况。要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必须在治庸治懒上动真格的,让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陕西省委的“三大机制”相互衔接,有利于让那些能创新、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找到发挥的平台,放手为群众谋福利。

“激励”机制重在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动力不足的问题,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容错”机制则是为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抛顾虑、有“舞台”,对干部依法用权、科学决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上能下”意味着兑现对干部的奖惩,以形成正向传导,解决干部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监督下,让干部的流动调整成为常态,既要把有为干部配置在合适岗位,也要鼓励那些“下去”的干部不气馁,在其他的岗位发光发热、各展其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干部队伍有热情、有生气、有活力。

必须清楚看到,“三大机制”出发点都是让干部敢担当、敢作为,绝非给乱作为“开侧门”。“激励”和“容错”不能背离党的原则和规矩,“容错”也仅适用于民主、科学决策基础上的“探索性失误”,绝不是决策者乱作为的“避风港”。只有厘清是非,划定红线、底线和高压线,才能体现制度刚性,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度及科学性,有效防止评价失准、用人失误。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要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三大机制”把选贤举能和治庸治懒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与上进心,营造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政治生态。

全站热点
北屯街道办开展 “法律进农村” 法治文艺演出

2016-07-12 17:21阅读

太华路街道开展流动人口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2016-07-12 11:10阅读

西安市临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对临潼区预防接种单位及人员的公示

2016-07-11 18:15阅读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从五个方面整治暑期食品安全

2016-07-11 10:21阅读

杜绝“毒跑道” 陕西从学校体育设施采购质控入手

2016-07-09 11:30阅读

陕西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提高40元 每年440元

2016-07-08 20:30阅读

长安区热力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订集中供热协议信息

2016-07-08 10: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