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2岁就开始自己创业卖肉,30年了从未间断, 聊起工作, 内向不善言辞的赵更生说, 虽然枯燥和辛苦, 但是他还是会一直坚持下去。
22岁小伙创业撑起一个家
父亲一个人工作, 每月80多块钱的工资要养活兄妹4个, 一家6口人。30多年前, 赵更生初中毕业后, 为了分担父亲的辛劳, 辍学在工地上搬砖做起了小工,只是那个时候学徒三年每月18.5元的工资, 似乎很难改变一个普通6口之家的经济状况。
1986年, 在朋友的介绍和帮助下, 赵更生白手起家开始在西安创业做起了猪肉生意, 那一年他才只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
把肉从兴平拉回西安靠的是一辆人力三轮车, 那段日子, 赵更生每天下午2点多卖完肉, 就匆匆收摊蹬上三轮, 骑6个多小时到达兴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 因为太累, 每次等候宰杀装车的空儿, 赵更生常常靠在门边就睡着了。
半夜11点多装好2头杀好的大肥猪, 这一次返回西安, 赵更生要骑8个多小时, 清晨7点多, 他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每天睡眠也就三、 四个多小时。后来两地通了班车, 赵更生每天就搭最后一班车到兴平, 早上五点半搭最早的一班车, 自己将猪肉扛到车顶上, 用网子固定好后拉回西安。这样劳累的生活持续了十几年, 直到赵更生有了自己的送货车, 只是从此也落下了腰椎病。
工作枯燥辛苦一直坚持着
第一次卖肉的时候, 把半个杀好的猪运回来, 赵更生都不知道怎办, 猪肉上的板油他是用手一块块硬抠下来的, 前腿肉、 后腿肉、 五花肉被他切得七扭八歪, 肉里的骨头也是极其笨拙硬拽出来, 那一次他汗流浃背整整切了2个多小时, 才将肉归类好,还不小心切伤了手指……
回忆起30年前的事情, 记者眼前的赵更生还是显得特别内向和不善言辞,不过现在他手底下干起活来已经是相当的利索了, 肢解和切好半头猪顺着纹理和骨骼缝隙, 他只需要10几分钟的时间。更为称奇的是, 卖肉时间久了, 一刀下去他就能很准确地切出顾客所要的分量, 误差不到半两。
站着切肉, 给顾客推荐合适部位的猪肉, 赵更生卖猪肉没有电视中夸张的叫卖场面和带着唱腔的叫卖声。
没有顾客的时候,他更喜欢安静地在坐在凳子上看看书, 划划手机看新闻来打发一天中他认为的枯燥单一的 “机器人”式生活。
早饭4个包子, 中午一碗面,很多年了赵更生的伙食都没有变过, 他觉得在市场里吃着方便, 忙碌的时候他连 “早饭” 都省了,“这么多年了胃都折腾坏了! ” 赵更生说。
幸福生活, 是积攒起来的
来阎良继续创业卖肉, 那是2012年的事情。因为妻子在阎良上班, 不忍她每周忙碌辛苦的奔波于两地, 赵更生决定把家安在 “阎良” , 去年夫妻俩买的房子, 用他的话说是用辛苦一点一点攒起来的, “阎良挺好的, 环境不比大城市差,我挺喜欢这里。 ”
赵更生心疼妻子除了上班还要帮助自己, 妻子心疼丈夫为了一个幸福的家, 每天忙忙碌碌。今年过年的时候,赵更生还是累病了, 那一次妻子陪着他打吊针就整整打了15天。
有顾客要买五花肉红烧吃,细心的赵更生还帮助按照要求一块块切好。天气马上热起来了, 赵更生说看, 每次都是按量取货, 不存货, 因为他知道冰柜里放的猪肉就不是最新鲜了。也正因为如此, 在诸多的肉铺店里, 对于每天流动人口较少的市场里, 赵更生的店铺在回头客中有着不错的口碑, “每天卖不完的我就拿回去自己吃, 或者送给亲戚了! ”
下午5点的时候, 肉也快卖完了, 赵更生准备收摊了, 揉了揉酸痛的两个肩膀, 在油乎乎的围裙抹了抹手, 他开始在纸上把明天一天的工作安排好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