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动车停好, 还没进门,70岁的老党员张大爷就连唱带哼走进公园街社区办公室, 口中还念念有词道, “有问题找社区, 有困难找支书” , 还没念完, 他发现党支部书记赵萍正在办公桌前耐心给一位居民解答着什么, 张大爷赶紧闭上嘴, 乐呵呵地看着大伙儿。自从搬家后, 张大爷隔三差五都要来一下, 没困难他也想来社区做点什么。近年来, 阎良区围绕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了“为民服务素质提升、 为民服务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升、 为民服务质量提升”四个提升工程, 形成了功能丰富、 服务便捷、 环境优美、 基础牢靠的社区管理服务新常态, 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真心称赞。抓班子, 实施 “为民服务素质提升” 工程从荆山塬上骑着自行车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钟了, 在办公室, 看着自己满身的土, 赵萍笑着调侃自己都是 “土堆爷” 了。
这一天, 为了发展社区工作人员郭雪花的党员问题, 赵萍整整用了大半天的时间进行外调工作。
加上退休职工, 社区党支部现在共有120多名党员, 每一次发展新党员, 赵萍都相当重视, 用她的话说, 一定要把优秀的年轻人吸纳进党组织来, 永葆党的 “青春活力” 。
看着赵萍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大口大口喝着白开水, 郭雪花的眼角有点潮湿,耳边响起赵萍常给她说的那句话, “党员是种信仰, 是特殊材料组成的, 要给老百姓办实实在在的事情。 ”
党员就要多干工作, 有奉献精神, 郭雪花低下头, 更认真地给社区老人办着老龄证。不大的社区办公地点里, 工作人员们井然有序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偶尔有大爷、 大妈开心的笑声回荡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
“社区属于最基层了, 社区党组织也是为社区工作保驾护航呀。 ” 捋了捋齐耳的短发, 赵萍说, 就社区工作, 她还会和党员们一起继续努力。
近年来, 阎良区把建强队伍作为提升社区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 选优通过 “选、 派、 聘” 的方法, 把79名党性观念强、 服务热情高、 工作能力突出、 深受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队伍, “两委” 班子交叉任47人, 社区党组织书记、 居委会主任 “一肩挑” 的比例达到87%。切实建起了一支 “政治素质高、 服务能力强、 工作干劲足” 班子队伍。抓基础, 实施 “为民服务环境提升” 工程
3月28日, 刚走进福美社区, 芬芳的花香里, 老远就听见有人在唱秦腔, 原来80岁的雷来逊正在社区活动室里演唱秦腔。“我每个礼拜五都要和老伙计们来吼上两嗓子, 《花亭相会》 是我最拿手的曲目”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 雷大爷依然精神抖擞, 和大家有说有笑。
其实去年7月之前, 雷大爷还没有这么开心, 那时由于子女工作繁忙, 老两口身体不好, 每天做饭就成了最头疼的 “麻烦事” 。自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雷大爷就不再为每天三顿饭烦恼了, “价格不贵饭菜香, 美着呢!没事就喜欢唱秦腔, 有时还在社区多功能室下下棋、 困了就在按摩椅上躺一会, 美着呢! ”
福美社区原办公地点在福源二期小区门口, 办公环境差、 地方小, 十分不便。2013年起, 阎良区以后进社区党组织整顿为抓手, 重点对5个面积不达标、 设施配备不到位的社区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去年, 福
美社区顺利搬至新建的三层办公楼, 服务环境明显提升, 业务办理时间较之前缩短一半, 窗口式办理方式更是方便了群众办事, 开设的 “老年餐桌” “社区图书室” “文体活动室” 更是为社区老年人和居民群众提供了便利。
目前, 阎良区23个社区均达到了室内场所300㎡, 室外活动场所1000㎡的建设标准。
抓服务, 实施 “服务保障水平提升” 工程“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去年8月1日, 在阎良区烈士纪念馆传出庄严的国歌声, 令人肃然起敬, 仔细瞧去, 队伍里有儿童、 中年人、 退伍的老军人。这是迎宾社区组织开展的 “缅怀革命先烈, 牢记历史使命” , 八一主题活动。
12岁的常紹涵认真地听讲解员讲述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党的成长历程, 手中的笔还不停地记着。当讲解员鼓励在场的孩子要铭记历史认真学习时, 常少涵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 — “长大后也要当个飞行员, 做个航空英雄” , 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常绍涵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他生活少了几分快乐, 但自从社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以来, 常绍涵的性格开朗了许多, 也增长了见识。“将服务经费 ‘项目化’ , 进一步服务群众, 不仅群众受益了, 更搭起了我们与群众交流的好平台” , 迎宾路社区主任邹华激动地说。
据统计, 近年来, 阎良区先后设计并实施了社区文化长廊、 精神文明大院评比、庆重阳文艺演出和关爱弱势群体联欢等多个为民服务项目283个, 拨付并使用专项经费369万余元, 平均每个社区16万余元。
抓创新, 实施 “为民服务质量提升” 工程“主任, 我发现8号楼的地下室的过道里乱堆乱了一些杂物” 。一大早, 在延凤社区居住的社区在职党员张建雄还没来得及吃早饭, 就开始和大伙一起忙着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了。
打扫完, 擦擦汗, 张建雄几个人才坐在楼口歇息。 “老张, 来喝口水” , 一楼居住的群众连忙送来了茶水。还没顾上喝, 张建雄又忙着去了残疾人王天亮家打扫卫生去了。 “身为党员, 就应该为社区群众服务。 ”小区居住的李志强也是在职党员, 每个月他会定期带领部分在职党员打扫社区环境, 并给社区群众宣传创森、 环境治理等政策。
自2014年开展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活动以来, 全区先后有501名在职党员、32个单位团队通过 “组团式服务” 和“双向认领” 的方式成功认领社区岗位, 开展了以 “助业、 助学、 助医、 助困” 为主要内容的多项服务活动,形成 “社区道德讲堂”“青春驿站” “四点半课堂” “结对连心” 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品牌。
2015年, 延凤社区以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活动为基础, 试点推行 “楼栋党建” 管理服务模式, 将社区在册党员、 在社区报到党员、 居住在辖区的党员全部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服务范围,建立社区党支部, 到楼院责任区、 楼栋联络组、 单元联络员四级社区党组织网络, 围绕群众关注的卫生整治、 物业管理等问题, 组织开展结对帮扶、 自愿认领岗位等活动, 进一步筑起了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的 “连心桥” 。
(冯长涛 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