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邻里互助成为风尚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冷漠症”问题日益凸显,曾经邻里亲如一家的关系也渐行渐远。为了打破这种隔阂,莲湖区在社区开展了“社区家庭”的创建活动。
“社区家庭”是将辖区内2户到4户或者3人到10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居民组织起来,通过自主互助的形式,组成“小家庭”,搭建互助交流平台,打破居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在莲湖区大庆路蔚蓝印象社区,“家长”杜秀钦和社区主任马艳玲等6人正在商量轮流照顾住院的孤寡老人王阿姨。这6人看起来就像一家人,但他们其实是一个由共同爱好组成的“社区家庭”。
“我们社区有3000多户居民,以前大家都互不认识,孤寡老人缺人照看,不少家长发愁没人接四点半放学的孩子,社区卫生环境、治安状况也不好。”马艳玲说,“这些问题单靠社区物业根本解决不了。”
2014年年初,莲湖区开始号召辖区群众组建“社区家庭”,并围绕文体娱乐、互助餐桌、邻里帮扶等内容展开活动。
环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向淑丽说:“现在‘四点半家庭’‘老少孝爱家庭’‘互助餐桌家庭’的建立不但打破了邻里冷漠的‘城市病’,还为社区治理难题解了忧。有的家庭成员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不是婆媳却更像婆媳。”
目前,莲湖区已成立了120多个“社区家庭”,拥有“城墙下的义工”150人。如今,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社区家庭”模式不但在莲湖区“开了花”,嗅到香味的其他区县也开始效仿,纷纷成立“社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