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西安日报》刊发《构筑为民服务体系打造温馨和谐社区》报道新城区社区工作

2015-11-30 10:05  新城区政府办

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党工委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的要求,以“一室两站三服务”为构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体系,始终把打造服务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水平和效果。

实现服务形式“全方位”。街道以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切入点,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通过制定全能工作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和预约服务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无缝式”服务。全能工作制即通过组织培训,印发《太华路街道社区工作便捷手册》,要求工作人员跨岗、兼岗,实现“工作人员全部业务都能干,居民群众随时前来都能办”的目标,让居民跑最少的路,用最短的时间,办完所有业务。为民服务代理制即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居民群众,特别安排2-3名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办理业务。这项制度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温暖了人心,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人不在身边的残疾人能够安心、放心地在社区生活。家住太华南路社区天字工房5号的双残户张宝全,通过为民服务代理制,由社区派专人上门办理了低保户复审相关手续,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预约服务制即针对不能在正常工作日、错班制时间内前来办事的群众,通过电话预约时间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工作日无法请假办理业务的困难。

实现服务内容“全覆盖”。在街道建成政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在办公条件较好的东元西路、银河坊等4个社区实行一站式办公,制定了“首问责任”、“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设立了小额担保贷款、计生服务、低保申办及专项救助等十几项关系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业务窗口,推行“一窗口一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针对拆迁社区,一方面在“无缝式服务”的基础上,每周二为外迁至未央区祥和居、泰和居的居民上门办理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拆迁社区“一站式”服务的长效机制,以生产村社区为试点,建立移动办公室,每月15日在祥和居定点办公,为人户分离的外迁居民集中办理业务。

实现服务渠道“多元化”。面对地区人口结构复杂,拆迁社区群众居住分散的情况,街道创新服务思维,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服务居民群众。一是健全社区网格管理。充分发挥网格长作用,坚持每周开展网格巡查、入户走访,填写居民信息卡,记好民情日记,定期召开民情梳理会和网格长会议,充分收集群众的社情民意。二是发放社区服务资料。印制便民服务手册和便民连心卡,帮助低保、享受高龄补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熟悉惠民政策,并向群众发放便民连心卡,卡片上标注个人联系方式、服务承诺,方便居民与社区无缝对接。三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设立民情热线、民意信箱以及社区QQ群,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记录和问题答复,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扩大民意直通渠道。

实现组织生活“新载体”。以团结教育党员、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开放型党组织生活。利用社区宣传阵地,打造社区“道德讲堂”、“中国梦·太华故事汇”、“文明社区行”等一批品牌活动。通过牵头组建锣鼓队、舞蹈队、书法社等文化艺术团体,开展家庭、楼道、街巷、广场“四位一体”的文化活动,吸引地区居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辖区各社区还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笃臣巷社区农民工子女讲堂、银河坊社区老年大学、含元东路社区暑期少儿书画班、纱厂东街社区残疾人爱心书屋等活动,为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红五月”音乐会获得全区优秀组织奖荣誉,各类活动多次被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和西安电视台报道。

全站热点
未央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举行“2015老年人趣味运动会”

2015-11-29 17:39阅读

郭杜街道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

2015-11-28 15:01阅读

雁塔区举办2015年第二期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准入培训班

2015-11-27 17:04阅读

区文体局考核任留街办文化站及村文化工作

2015-11-26 17:08阅读

蓝田县积极开展冬季供热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2015-11-25 12:00阅读

《西安日报》刊发《幸福林带综合改造顺利推进》报道新城区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进展

2015-11-24 10:02阅读

市食品药监局验收临潼区小餐饮经营环境改造提升工作

2015-11-22 09:2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