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环境的影响。
1.自身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对事物判断能力较差,模仿性、好奇心和虚荣心都很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辨别是非以及自制能力较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或不法分子教唆而误入歧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家庭因素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渡溺爱,纵然庇护其不良行为,养成孩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骄纵霸道等性格;一些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孩子,对孩子的不良习性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是孩子从小就养成小偷小摸的恶习;还有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通常大骂孩子,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冷漠的性格和逆反心理;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端,涉及黄、赌、毒、偷盗等恶习,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3.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尤其是“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低俗观念的影视下,使部分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发生偏差;二是黄色网站、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使不少未成年人通宵达旦沉迷其中,玩物丧志,并且受网上不健康内容的毒害,逐步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