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预防抓领导
紧紧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条主线,积极做好青少年思想强化基础建设、优化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与司法、派出所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配合,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其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针对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各种重点活动、重点工作,切实有效地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同时将预防未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有关部门责任,紧抓落实。
(二)立足学校抓教育
要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广大未成年人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校要大力加强在校学生人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学校还要做好后进生、有轻微违法行为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实行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责任区民警共同促进的转化教育方法,与学生结成帮教对子,做好教育和转化工作。
(三)立足社会抓环境
一是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文明”行动,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大力推进网吧专项整治,严禁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顾客;清查打击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行为,净化和规范网络文化经营活动。二是大力净化文化市场,借助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积极用先进的文化、优秀的作品占领未成年人的思想阵地。三是深入实施“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和“无邪教社区”创建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拒毒防毒意识。四是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会同学校做好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情况搜集并及时给予制止;密切关注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状况,严厉查处在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定期做好分析研究,向学校、政府部门通报,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治安环境。
(四)立足基层抓基础
一是要广泛动员和组织青年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参与未成年人犯罪社区预防。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注意发现和解决未成年人中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社区治安防范,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二是综治部门要严格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协助学校选配一批具备热爱教育工作、有较高法律业务素质、有较强组织协调和表达能力的民警担任中小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帮助学校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组织好法制课程教学。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前科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由派出所建立帮教对象档案,成立由责任区民警、教师、家长、村(居)委人员组长的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对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进行正面帮教,增强其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五)立足长远抓机制
一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组织社会事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齐抓共管,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区解困、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缺家庭子女、特困户子女、残疾、流浪少年、孤儿等特殊未成人群体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医疗、上学、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三是建立补救性预防机制。对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采取帮助教育、工读教育等补救性措施,加强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治和就业引导,防止其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