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奂雅
一张存折,存进的是爱心,支取的是温馨,传递的是真情。在东关南街街道东关社区,不少党员都有这么一张“爱心储蓄本”,每参与一次志愿活动,存折上的积分就多几分。一本本“爱心存折”储存着一笔笔温暖真情,传播着一份份邻里友爱……
“郭主任,我来给账户‘储蓄’啦!”84岁的居民罗雅琴扬了扬手中的爱心储蓄银行储蓄本,东关社区主任郭江林闻言立即应声,“好的,上次建党日志愿活动的积分一起给您‘存’进去!”
罗奶奶笑眯眯地递过自己的“存折”,看着郭江林登记了两笔积分后松了口气,老人家说这本“存折”可比在银行办的存折重要多了。它储存的可不是货币,而是党员们一次次的志愿活动。
有什么机制能够回馈为民服务的党员们呢?这个念头就是“爱心储蓄银行”成立的初衷。今年2月东关南街街道统一为党员们“开户”办理“爱心储蓄本”,每次志愿服务后都将相应的“爱心时间币”存储进去,当“爱心时间币”积累达到一定数值后,党员们便可兑换服务、礼品等。郭江林说这样的储蓄制度让党员们志愿服务的热情更高了。
从捐款到闲置物品捐赠,从技能服务到志愿劳动……任何形式的志愿服务都可以存入这本“爱心存折”。“现在社区的‘储户’有将近三十人了,在职党员、大学毕业生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老党员都在其中。”郭江林介绍道,“储户”们除了会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统一组织的志愿活动外,还会根据职业专长提供免费义诊、安全巡逻队、爱心家教等方面的服务。
说起爱心存折,社区居民胡生莲连声称赞,她说以前党员志愿服务只是一方的奉献,但是“爱心储蓄银行”的开办,让爱心像金钱一样存储起来,既可以存储又可以支取,大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经常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入户爱心储蓄银行之后,现在存折上也存储了不少‘爱心时间币’。”有一次胡大姐家里的水管坏了,她拿着“爱心储蓄本”来到社区“爱心储蓄银行”,社区当即就请了一位有专业特长的“储户”为她提供了一次上门修理水管的服务。“我帮你,你帮他,他帮我,这样的兑换方式让爱心滚动了起来,方便又温馨。”
如今,这“爱心存折”目前已经遍布东关南街街道的每个社区,储户也达到了200多名,大家都以是爱心储蓄银行的储户为荣,借这本小小的存折,让爱心无限循环。(2015年7月25日《西安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