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西安两大书城万邦图书城、嘉汇汉唐书城开始24小时营业的试水动作,让身在文化名城中的西安人,也拥有了自己的夜书房,时隔近一年,两处24小时书店运营情况如何?它们是否仍如设立之初,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温暖着古城人夜晚的精神世界?西安晚报记者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家暂停营业一家要缩短时间
2014年6月21日晚9点起,万邦图书城和嘉汇汉唐书城将西安带入了夜读时代,其中万邦小寨店每周二、四、六、日实行24小时营业,汉唐小寨店每周一、三、五、六实行24小时营业。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住在纬一街的洛先生已经习惯了这样安排自己的夜读生活一家周一、周三、周五去,一家周二、周四、周六去。但从去年底,万邦书城的 夜读活动突然暂停了,这让他大为落寞,我是比较爱读书的人,因为工作关系,平时只有下班才能有空读书,在家又静不下心,就特别喜欢去夜书房,夜读对一个喜欢安静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
洛先生曾以为,书店暂停夜书房,是因为快过年书店盘点等原因,只是一时。没想到,他一等再等,万邦书城小寨店的夜书房直到如今也没有恢复。
而相隔不远的嘉汇小寨店,虽然午夜灯火依旧,却也很可能面临改变书店经理刘立斌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开始,书城已经开始调整夜间营业时间,我们计划慢慢缩短时间段,可能日后只会开放到凌晨,后半夜就不再开放了。
困境
读者少、设备旧、经营压力大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两家24小时书店开始营业之际,还都拥有踌躇满满的信心,他们甚至计划,如果运营良好,有机会可以拓展夜书房的地盘。
而现在,让万邦书城经理魏红建更头疼的是怎么把小寨店保留下来,房租一下涨了太多,再加上现在店面里的电线电路都已经老化,如果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万邦小寨店可能就要关店了。
他告诉记者,万邦小寨店夜书房在去年冬暂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冬季店里用空调供暖,但是由于电路老化得厉害,承载不起连续24小时的满负荷运转。这里是书店,一旦起火,就会出大问题。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暂停夜书房是不得已而为之。
刘立斌考虑更多的则是运营压力问题。他坦然告诉记者,书店夜书房运营到现在,基本是零利润甚至负利润运转,夜间时段,午夜12点前顾客能有二三十人,天热的时候和周末能稍好一些。12点以后,固定顾客只有十来个。至于销售额,刘立斌表示也基本在12点前体现,12点以后就谈不上了,偶尔会卖一两本。
几乎与白天同等的营业时间,却连零头也够不上的营业额,让这位经营者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夜书房是书城一楼区域,工作人员一开始是按照正常班排班的,有近10个人,但后来一再缩减,现在基本只有3个人了,没办法,能省一些是一些。
声音
有人遗憾,有人认为要改进
真的挺遗憾的,因为我和舍友都喜欢晚上到书店读读书,清净,氛围也很好。记者在嘉汇汉唐书城遇见夜读的南郊某高校大三学生王妍,当得知西安24小时书店的新变化后,她直言很惋惜。
王妍告诉记者,从去年起,自己就成了夜书房的常客,经常和同学或者舍友一起结伴来,一座城市肯定是需要几家这样的书店的深夜,你不仅能看到24小时的超市、药店,还能看到书店,那种氛围一下就不一样了。当时西安开24小时书店的时候,我还跟外地同学炫耀过呢!
在连续几日的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不少晚上逛书店的西安市民,对于夜间书店,八成以上的读者基本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尤其是很多喜爱书,白天却要上班的上班族,以及带着孩子逛书店的家长。
但也有部分市民认为,24小时书店如今遇到难关,也应该思考自身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书店本身来说,并不应单单只关注夜读时间段内书本的销售额,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提供配套的设施和服务,比如能不能更合理布局,增加简餐和咖啡区域,让大家能留下来?毕竟,看书到深夜,饥肠辘辘,又不能带吃的进书城,是件挺难熬的事情。读者高先生希望记者能向经营者转达自己这个建议。
经验
为读者所想,对读者宽容
一边是举步尴尬的踟蹰,一边却是风生水起的扩张作为我国第一家实行24小时书店模式的试水者,三联韬奋书店近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利润和销售额大幅增长,它的第二家24小时书店也即将于23日,在清华大学东门外开业。
昨日,记者连线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他将三联书店的成功归纳于天时地利人和。张作珍坦言,三联书店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有其不可复制性:一方面,开业时间较长,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景点型的地标;其次,其地理位置非常独特,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则是该书店属于国有企业中国出版集团,从而能获得政府方面的扶持,比如资金和补贴,而且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政府往往也会提供便利或帮助,但像许多民营书店,也许只能依靠自己。
但除了先天优势,张作珍认为,三联书店依然能从服务功能完善方面,给西安的夜书房一些可借鉴经验,很多经营者将夜书房没人来,归结于读者没形成阅读习惯。但我认为,所谓阅读习惯的培养和书店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环境有很大关系,而这部分,恰恰是我们最重视的我们对读者很宽容。我们鼓励任何人走进书店,不管是流浪者,还是大学生,只要他真正喜欢读书,我们都欢迎他走进书店。
张作珍表示,书店会从很多细节上给读者最舒适的阅读体验,桌椅,垫子,包括冬天盖腿的毛毯,我们都会提供给大家。我们的想法是,欢迎你坐在这里,只要你爱读书。
其实,24小时书店的关键并不在于时间,怎么让读者进来,进来后怎么留住,留住后读者愿不愿意消费这三个问题才是生死攸关,也是实体书店的集体焦虑。记者了解到,即将开业的第二家三联24小时书店将把咖啡馆和书店融为一体,探索更多运营模式。当问及不担心顾客把咖啡或者吃的洒到书上,影响书籍的售卖吗?张作珍笑了:我们对读者的情感是信任,是宽容。爱读书的人,一定是爱书之人,我们对读者有信心。只要不是刻意捣乱,不经意的洒上,没关系。我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是,对读书的读者不要去管那么多。
坚守
只要有读者,就要开下去
张作珍说,自己其实一直在关注西安24小时书店的发展情况,当时西安两家店24小时营业,我们业内都是寄予厚望的,毕竟,这是一座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也应该拥有这样的书店。
刘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书城曾就设立24小时书店一事向读者发放问卷,有一个问题是大家支持做夜书房吗?收到的回答基本都是特别支持。
也许正是因为来自各方面的期待,让刘立斌和他的同事们选择把夜书房一直坚持下去,按理说,照企业的经营成本核算,现在真的很艰难,其实我们在年前就有关掉夜书房的想法,但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就是因为有铁杆书粉的坚守。很多热爱阅读的读者,让我们真的很感动上班的工作人员,一晚上都坐不住,但有几位老读者,他们每天坚持来,每天都在真真正正静心阅读。看到他们,咱就想把这件事做下去!
怎么把曲折小径变成康庄大道?刘立斌表示,除需要来自政府、读者、新闻媒体单位的更多支持和关注,书城自己也在积极探索,日后可能会结合书吧的方式,并且拉长给读者提供深度阅读的时间。
书店之所以和蔬菜店、水果店的不同,在于书店是有灵魂的。刘立斌说:只有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生存之道,培养更多读者的读书兴趣,24小时书店才能写好这篇深夜的美文。
而魏红建直到现在,也坚持只用暂停营业表达万邦夜书房的归宿。在他的设想里,如果有条件,一定会重启24小时书店计划,24小时书店之于阅读,就像一杆旗帜一样,是一定需要的。很多人也许平日不太读书,当晚上闲逛,看到有个能读书的地方,他可能想走进去,可能会翻开一本书,24小时书店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