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奂雅
兴庆公园附近的街巷在如今或许并不起眼,但在唐代时却都是名声在外的皇家地界,这其中就包括了听名字就知道很有来头的卧龙巷。名字中投射出与天子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巷道,到底因何得名?
卧龙巷形成于明代,如今多是居民院落,弯曲的街道和有着千年历史的槐树都诉说着这条小巷的历史,关于卧龙巷名字的来历,其中一种说法就与街道形状有关。坊间传言,由于巷子弯弯曲曲,像一条蜿蜒的蛟龙,而街道上苍劲有力的古槐之根就是龙爪,所以街道得名“卧龙”。
这样的说法其实并无依据,据了解,尽管卧龙巷后来才形成,但其得名却来自于唐玄宗李隆基。那是卧龙巷的位置横跨了隆庆坊和胜业坊,武则天在位时,当时还是临淄郡王的李隆基与几位兄弟来到长安,就被赐宅居住在隆庆坊。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为避名讳,之前居住的隆庆坊就改名为兴庆坊,也有市民开始将这里称为“龙潜之地”。后来的兴庆宫就修建在兴庆坊,宫中的兴庆池因为常年有云雾缭绕,还传说有黄龙出现,也被叫做“龙池”,这一带关于“龙”的说法便传开了。直到明代时,城墙东扩,卧龙巷附近成为了东郭城的一部分,居民区渐渐形成,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街道,在为这里取名时就由李隆基的故事联想而来,取了一个“龙”字,又因当年是登基前居住,故名“卧龙”。(2014年11月13日《西安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