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未央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工作,全区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业经济稳中趋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较8月份增速提高了0.1个百分点。服务业稳中略升,增加值同比增长9.3%,虽与二季度持平,但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总量实现新的跨越。1-9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07.57亿元,超越雁塔排名全市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7.45亿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二的地位,逐步拉开了与第二方阵其他区县的距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9.57亿元,以不到1亿元的差距居高陵之后排名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2.40亿元,连续三个季度超越莲湖稳居全市第四。
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14%以上的增速,1-9月增长14.3%,排名全市第二,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旺销态势。市场主体数量猛增,前三季度全区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675户,同比增长126%;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3780户,同比增长17%,市场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节能工作进展良好,治污减霾效果显著提高,1-9月未央区共收获148个蓝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运行效益持续向好。1-9月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18亿元,同比增长21.0%,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5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在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就业保持好的势头,经济运行的质量得到提升。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结构调整压力大
前三季度未央区第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0.82、195.92亿元,同比增长10.5%、9.3%,第三产业总量和增速均落后于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仍主要靠工业带动,而未央区传统工业如石化、钢铁、建材等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新的增量不足,工业持续增长的动力有限;正处于培育期的服务业带动作用有待增强,增速低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压力很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财政增收压力大
1-9月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77.87%,其中工商税收仅完成年度预算的61.92%,按平均进度短收3.6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节点任务主要靠非税收入拉动。而非税收入的不可持续性,给全区税收完成全年任务带来很大挑战。
三、四季度趋势判断和工作建议
在宏观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未央区经济也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未央区消费、固投等拉动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体运行居于合理区间,并出现了积极深刻的趋势变化。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与8月持平,表明制造业延续了平稳增长良好势头;全市工业用电量三季度增长13.72%,提高11.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先行指标趋于好转。综合判断,未央区经济在四季度仍会保持积极的变化。
四季度,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政策取向,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抓项目促投资
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全力抓好86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跟进11个投资未达节点进度项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手续办理、配套设施、施工环境保障等问题,促使在建项目赶超进度;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促进前期项目转化。二是全面承接落实市级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和审批权限下放未央区事项,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市、区联动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三是加快重点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四是扎实做好明年重点项目的征集和储备工作,为投资持续增长打好基础。
(二)抓热点扩消费
一是宣传、落实好《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结合公务用车改革,鼓励公务人员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二是推行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政策,放大商品房取消限购政策效应,落实“结清贷款的二套房”优惠政策。三是结合盛龙广场、台湾汉神百货开业潮,鼓励餐饮、娱乐、百货、零售、建材家居等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促销活动,引发年底消费热。
(三)加大三产培育力度
一是打好“商贸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攻坚战,以深国投中心、四海唐人街等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快“四大商圈”建设;积极兑现《商贸业发展奖励办法》,吸引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入驻。二是加强对西洽会17个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三是推进“一街一总部”建设,力促天朗、海荣集团总部基地项目早日开工。四是推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景区4A创建,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和投诉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四)促进工业优化升级
一是继续推进工业“扶强做大”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实施好国产30MW压缩机组研制及生产能力建设等重大工业项目。二是从严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中省市节能和环保产业扶持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降低能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五)平稳推进各项改革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落实情况检查,确保“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下放的彻底下放、该承接的及时承接”。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协调推进汉长安城文化景区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事宜。三是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加快出台《未央区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年)》。
(六)切实办好惠民实事
一是严格落实财政收入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民生的硬要求,确保“十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二是坚持将城改回迁作为最重的民生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全程跟进解决资金短缺、手续滞后等突出问题,全力加快城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至少完成15个村回迁安置。三是深入开展缓堵保畅,完成地铁4号线征地拆迁任务,建成670个公共停车位、自行车服务站点20个、安放自行车500辆。四是加快推进治污减霾,扎实做好燃煤锅炉拆改和烟气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
(七)认真谋划明年工作
一是谋划明年工作任务。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对照“十二五”目标,认真查漏补缺,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各项规划任务。二是深入推进“十三五”重大课题前期研究,统筹做好电力规划的对接工作,着手梳理全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三是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课题研究,抓紧编制《汉长安城遗址区建设规划》、《未央宫遗址区建设规划》,谋求未央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