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儿女一样的关爱,也就给了他们生的希望” ——在她眼里,没有爱到不了的角落。她用一颗真诚质朴之心,将阳光洒遍失独家庭!
■记者 张文
太乙路街道是碑林区所辖社区最多的一个街道,失独家庭数量也成为全区之最。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意外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的他们,只能独自承担起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2012年的一天,死神带走了田娟(化名)长期患病的女儿,35天后,老伴也撒手人寰。短短一个月时间,两位至亲相继离去,这刻骨悲伤令田娟痛不欲生。
久伤成病,田娟住进了医院。自己收入微薄,为女儿治病又欠下巨额债务,现实将她推入困顿的深渊。无奈之下,田娟和其它失独家庭一起走上了上访路。
高慧是接到上级的劝访任务而与田娟相识的。
“田老师,您的困难我来帮您解决好吗?”高慧还记得,自己试着拨通了田娟的电话。她没有以管理者的身份对待这位信访户,她理解这些失独老人的内心伤痛。此刻,高慧就是田娟的女儿。
田娟告诉高慧,由于老伴走得太突然,他的工资存在银行无法取出,而老伴家庭关系复杂,抚恤金一时也难以分配,可自己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生活下去。
高慧安慰她:“您别担心,这些问题我都能帮您解决。”高慧深知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爱,能化解一切。
她动用自己能力所及的一切资源,向自己从事法律工作的同学请求帮助,陪着田娟一趟趟往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跑。经过几番波折,几个月后,田娟得到了作为配偶应得的部分财产,解了燃眉之急。
按照国家及省市出台的政策,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可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助。高慧又主动为田娟办理了补助,还积极联系民政部门为她办理医疗救助,尽己所能在物质上给予她最大的帮助。
“在亲人离开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坚强地活了下来,改变我的正是高慧主任。她用真诚和微笑坚定了我相信政府和社会的信心。”在田娟心里,高慧已经成为她最亲近、最可信赖和依靠的人。如今,不只自己不再上访,田娟还经常劝返曾经的同行,向他们宣讲国家扶助失独家庭的各项政策。
田娟只是太乙路街道86户失独家庭中的一个。86个破碎的家庭,各有难以言说的伤痛。对于这些当年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却又遭遇不幸的家庭,高慧总是竭尽所能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有些家庭不愿再触伤疤,对任何补助申请一概拒绝,高慧就让工作人员代为填报审核资料,亲自把补助金送上家门;有的家庭总是刻意躲避与外界联系,高慧就领着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主动送上问候。在高慧春风化雨般的帮助下,许多家庭渐渐走出阴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果没有遇见高慧,刘红梅(化名)或许早已追随孩子而去。
痛失爱子使刘红梅几近崩溃,两年时间里,她终日以泪洗面。更不幸的是,多年前已治愈的癌症再次复发。当拿到检查报告单的那一刻,刘红梅感觉已支离破碎的生活再次崩塌。
不知是怎么从医院离开的,刘红梅只记得自己来到护城河边,往事一幕幕浮现——儿子优秀,自己在工作上出类拔萃,曾经的家庭生活幸福美好,如今却与爱子阴阳相隔。高昂的手术费压得刘红梅无法喘息,她只想一死了之。
或许是教师的职业身份使然,这样的离去方式太没有尊严,刘红梅想到了街道计生办,她需要做最后的告别。
满脸泪水的刘红梅走进了高慧办公室。高慧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扶着刘红梅坐下,给她打来热水递上毛巾,安抚她平静下来。
“你要是走了,老伴怎么办?你别怕,我们来帮你渡过难关。”整整一个下午,高慧的耐心劝解,打消了刘红梅轻生的念头。
高慧没有学过心理学,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育,但她明白,面对内心绝望之人,只有掏出自己的真心真情,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生的希望。
高慧告诉刘红梅,按照政策,她可以获得失独家庭的一次性补助,计生办也会积极为她争取大病救助,“国家不会忘记你们这些曾经为计划生育做出过贡献的家庭,我们大家都会帮助你。”
高慧的安慰让濒临绝望的刘红梅内心一点点踏实起来,“有你帮我,我还得活下去。”
可是一到夜里,刘红梅的心绪又波动起来。
“高主任,你好,有没有希望?我该怎么办?”高慧收到了刘红梅发来的短信。
高慧马上回复:“有希望!具体情况明天和您联系,请您保重,相信我们一定会帮助您。”十天之后,刘红梅住进了医院。
手术之前,她在短信里对高慧说:“由衷地谢谢你!”手术之后,高慧和同事们带着慰问品前去看望刘红梅。刘红梅老伴得知这一切,感动地说:“如果不是高主任,真无法想象后果会怎样。”
天有不测风云。数月后,刘红梅老伴也被查出重大疾病。得知消息,高慧多次登门看望他们,鼓励他们,同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争取救助。
刘红梅和老伴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各种救助款项是怎样拿到的——高慧多次与民政、工会等部门联系沟通,从领取申请、填写表格到亲自递交,甚至厚厚的住院发票也是高慧亲自一张一张地粘贴好。她就像女儿一样,把刘红梅的事当成了自己母亲首要解决的事。
有一次,单位需要审核退休养老金,刘红梅被要求填写监护人电话。儿子不在了,谁才是自己的监护人呢?刘红梅的心又痛了。
她给高慧打电话,高慧说:“你就把我的电话填上吧。”电话这头,刘红梅潸然泪下。
回忆起与高慧相识的点滴往事,刘红梅在一段文字里写道——我们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虽然一再遭受了各种打击,但是我们坚强地挺了过来,因为我答应了高慧主任要试着坚强,我和高慧主任非亲非故,而她就像亲人一样关心我、帮助我,如果我轻易放弃自己,怎么能对得起高慧的一片心。虽然我的人生有太多的不幸,但是我很感谢政府的关心。我没有想到政府有这么人性化的关爱,更没想到有高慧这样办实事的公务员。我们真诚感谢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感谢她温暖了我们的心。
没有比群众的称赞更高的荣誉。高慧用她那颗最真诚的儿女之心,温暖了孤寂落寞的失独老人;她用一颗最炽烈的赤子之心,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洒向渴望关怀的人群。她走进群众心里,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2014年7月10日《西安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