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能办的及时办,决不要让群众多跑一次路。”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的平凡干部,在她的身上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千方百计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这就是碑林区太乙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高慧。
群众的事没小事,他们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再小都要办,再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办……以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活动为一条红线,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碑林区涌现出了无数个像高慧这样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高慧对基层群众的爱,源于心底深处对群众最朴素的真情,源于她对党、对人民、对群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群众之所以敬她、爱她,是因为她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化作实际行动,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干事要实”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她用真情付出诠释为民情怀,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服务群众的新星——多次获得“碑林区优秀共产党员”、“碑林区年度考核优秀工作者”称号,2014年4月荣获陕西省“最美在基层——十佳计生工作者”称号。目前,她被省卫计委推荐为全国“最美在基层——十佳计生工作者”候选人。
■记者 张文
人群中的高慧毫不起眼,但接触过她的人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她语速不快,话音温柔,似有一股魔力,你愿视她为朋友;她嘴角带笑,脚下生风,仿佛精力无穷,你很容易被她的热情所感染。
她总愿意替别人多考虑一点,“假如我是办事群众,也不希望跑来跑去”,于是,她领着同事们,甘愿自己多付出一点。
她无时无刻不怀揣着深深的同情心,“假如是我遭遇不幸,多么希望有人可以相助”,于是,她千方百计帮助失独家庭,唯恐付出的不够。
她把工作当成事业,把职责当成使命,把群众当成亲人,她用最真诚质朴的心,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树立了一名基层干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全新形象。
“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多留一点方便给群众,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在她心中,对“我是谁,为了谁”有着清醒而坚定的回答。
前不久,碑林区太乙路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在经九路东的化工南巷刚刚建成,高慧和她的同事们搬来新址办公。除了大厅窗口为群众提供办证服务外,和以前一样,高慧的办公室依然每天向群众敞开。
在街道计生办,为群众办理各种计划生育证件成为计生干部最主要也最繁重的一项工作。一胎登记备案、计划内二胎审批、独生子女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按照国家政策,办理每一个证件都需要完备的证明材料,并经过规定的程序审核,但第一次办证的群众往往对申请内容、办事程序了解不清,常常多跑冤枉路,耗时耗力,不免心生抱怨。
“能办的及时办,决不要让群众多跑一次路。”高慧深深理解群众的烦恼,她要求工作人员尽可能地简化程序,方便群众。于是,在太乙街道计生办,“电话核实”省去了群众二次盖章的麻烦,“特殊情况承诺制”把群众从人在“证”途中解放出来,群众无不叫好。
去年3月的一天,已有8个月身孕的康敏敏和丈夫带着几分忧虑来到街道计生办。康敏敏户籍在陕西武功县农村,丈夫户籍在辽宁抚顺,两人离开家乡在西安打工已经好几年了。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准生证”却还没个影。
高慧把康敏敏夫妇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搬来凳子递上杯水,“别急,先坐下,慢慢说。”
交谈中,高慧把情况摸了个清楚。康敏敏夫妇自2008年结婚后,在建东街社区开了一家理发店,并一直居住在社区内。康敏敏怀孕后,因为身体不便,无法回户籍地开婚育证明,而丈夫在照顾自己的同时也要打理店里的生意,更是抽不开身回辽宁办证明。
无法回户籍地办婚育证明,也就意味着办理一胎准生证缺少了一项重要资料,准生证办不下来,孩子怎么出生,怎么上户口?一系列问题摆在康敏敏夫妇面前。
高慧听完康敏敏的诉说,认真查看了夫妇俩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在确认康敏敏的陈述的真实性后,高慧安慰道:“按规定,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一胎生育登记备案。你们现在不方便回家开婚育证明,我们会想办法核实后再解决。”
真的不用回去开证明吗?带着几分忧疑,康敏敏夫妇离开了街办。
两天后,太乙路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通过全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得到了女方户籍地的回复——“初婚未育”,但男方因离开户籍地时间太长,户籍地对其婚育情况也不了解,不能提供证明信息。
高慧想到,国家、省、市都出台了方便群众办证的措施,其中特别提到“对于流动育龄夫妻因长期或多次、多地流动无法证明婚育状况、信息核实确实存在困难等特殊情况,受理地可依据当事人的承诺,为其办理生育服务证。”
于是,高慧向康敏敏夫妇说明情况,讲解国家政策,让男方当面填写了一份个人承诺书,以个人承诺的方式为他们办理了一胎生育登记备案。
拿到《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册》(即人们俗称的“准生证”)时,康敏敏感动得差点流泪:“之前听说办准生证可难了,要跑好多次,盖很多章,所以我们一直不敢来办。没想到在这里,只来两次就办好了。太感谢你们了。”
面对群众的赞誉和感谢,高慧一直认为自己和同事们所做的都是应该的。“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核实的,为什么还要让群众千里迢迢再跑一趟呢?如果是你,为了一个手续再来回折腾,也会觉得很烦吧。”
与康敏敏夫妇类似情况的,高慧和她的同事们还遇到很多很多。她总是这样叮咛同事们:“我们是窗口服务人员,就是为给群众办事的。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留一点方便给大家。”
2012年1月,街道计生办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名叫张娜的女孩,户籍在太乙路,现居住在北京,已怀孕4个月,想咨询办理一胎准生证。
高慧接过了电话,仔细询问张娜的情况。“如果你本人不方便回来,就把材料寄给我们,我们来给你办!”那一刻,张娜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按照高慧的提示,张娜把所要准备的证件资料从北京寄到了太乙路街道计生办。与此同时,在西安,高慧也与张娜在西安的原工作单位取得联系,核实她的婚育状况。一收到张娜的资料,高慧就安排工作人员为她办理了一胎生育登记备案,并将“准生证”寄往北京。
人在北京,“准生证”却能如此顺利地办好,张娜在电话里对高慧说:“高主任,虽然我们没见过面,但我能感受到您是真心给群众服务的好主任。”
几个月后,生完孩子的张娜回到西安父母家,专程到街办看望高慧。看着张娜满脸灿烂的笑容,高慧的内心也充盈着快乐。
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信仰。高慧说,每当她听到或看到媒体报道群众办事受刁难的消息,她眼前总是会浮现他们丧气的神情,令人难以心安。于是,她便尽一切可能,让每一位来办事的群众都满意而归。
当善良成为她与生俱来的品质,她在“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为群众服务是我职责所在”的内心坚守中,多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多留一些方便给办事群众,便化作了她的心灵自觉。(2014年7月8日《西安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