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碑林区多项政策服务进城务工人员 “刚来时没归属感 现在成了西安人”

2014-07-04 13:07  兵马俑在线

本报讯(记者郭欣 实习生张士成) 保洁员住上免费房,务工人员能享受免费就业培训,随迁子女按片划分就近入学,碑林区的这些做法为进城务工人员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昨日,我市召开为进城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座谈会,总结推广碑林区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经验,推动西安市《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积极落实。

每位进城务工人员都有“档案”

碑林区统筹人社、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职能,督促业务部门关口前移,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在全区推行“一院一图、一户一档、一格三员”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投入800万元,研发了碑林智慧社区系统。通过系统对人口流入流出情况及各类信息实时采集和录入,构建了进城务工人员基础数据库,并且每周更新。依托系统,使区、街、社区及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进城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后人生地不熟,经常“办事找不到门”。为方便他们,碑林区在街道建立面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享有的就业创业、社保经办、职业培训、计划生育等八大类20项服务中,有70%的项目可在服务中心直接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工作人员会提供咨询或帮助代办。

就业培训“打造”技术工人

左耀是四川人,他就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刚来西安时,他在工地做过小工,在饭馆里打过工。那时候总觉得虽然生活在城里,但跟城里人的生活、收入差很远,生活没盼头。后来他通过社区,参加了碑林区举办的就业创业培训,学习了水电知识,应聘进入一家民营企业成为技术工人。工作中他勤奋肯学,不但工资涨了,公司还给他分了福利住房,现在他们一家人住在110平方米的三居室里。虽然他说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但他说:“刚来的时候没有归属感,但我现在也是西安人了。”

51岁的孔宪梅是文艺路街道一名环卫工,这份工作她干了20年。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那是因为我得到了肯定和尊重,感受到了政府对环卫工人的重视和关心。”她说,这些年他们的工资逐渐增加,还住上了免租金、免水电费的保洁公寓,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政策让我们能安心工作。”碑林区有保洁员公寓32座,投入1000多万元,解决了1000多名保洁员的住房问题。

据了解,在碑林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可以跟城镇低收入家庭一样享受公租房补贴,享有免费就业创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和工伤险、失业险、生育险等社会保障。

随迁子女可就近入学

碑林区将稳定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按户籍居民同等对待,按片划分,就近入学,对附近学校确实无法容纳的,由区教育局统筹调剂,确保每个随迁适龄学生有学上。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和节假日无人看管的“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设置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五点半学习室”,开展假期托管服务,组织志愿者为他们辅导功课,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碑林区在全区东、中、西分片建设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家长素质培训学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目前,全区中小学已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3万名,占全区在校生的20%,入学率达100%。

碑林区为进城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举措,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院王建康认为,碑林区的做法具有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西安社科院研究员张永春表示,务工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认可是一种激励。提供免费就业创业培训、职业介绍,则体现了政府的服务理念,建议推广这些经验。(2014年7月3日《西安晚报》4版)

全站热点
新城区市容园林局召开“纪念建党93周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组织生活会

2014-07-04 11:05阅读

长安召开专题会部署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工作

2014-07-03 18:00阅读

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次会议

2014-07-03 10:00阅读

区先进任务事迹宣讲团走进人社局

2014-07-02 10:10阅读

桃园路街道再次取缔辖区无证幼儿园

2014-07-01 11:14阅读

县财政局认真开展中省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考核

2014-06-30 12:02阅读

鹿苑街道开展“走访老党员 上门听意见”活动

2014-06-27 20: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