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开展以来,新城区民政局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做好“三种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一是要真心爱民,做群众的知心人。要求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服务对象家中,了解困难群众盼在何处、难在何事、急在何方,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二是要诚心帮民,做群众的热心人。要求党员干部深入细致做好救助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把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送到每一户困难群众家中;三是要尽心利民,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求党员干部贴心为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服务,让困难群众“暖心”;贴心为优抚安置对象服务,让服务对象“放心”;贴心为老年人、孤儿、流浪乞讨病人等特殊群体服务,让服务对象“舒心”;贴心为社区居民服务,让服务对象“称心”;贴心为婚姻、殡葬等服务对象服务,让服务对象“遂心”;贴心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让服务对象“省心”。
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我们及时梳理、归纳,可以解决、改进的不等不拖,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更好地服务高龄老人。我们在对“三无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公助民办的方式,指导、帮助博瑞养老院整备内部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制度,合理整合服务资源。设置床位30张的“三无老人集中供养中心”将于近日建成,届时,新城区“三无老人”将会得到全方位的服务和关爱;为了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区民政局开展了社区小型为老服务机构创建运营的引导培育工作。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20个社区开展社区小型为老服务机构创建运营工作。目前已经建成一个嵌入式社区小型为老服务机构,待其试行成熟后,以此为模本,在全区20个社区复制推广。
二是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低保对象。为了切实做好低保信息核对工作,区民政局强化入户调查,综合运用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调查手段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申请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的核查力度。经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与公安、人社、房管、工商、税务、金融、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在规定时间、规定项目上,及时、准确、公正地提供相关信息;根据《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民发〔2012〕220号)、《陕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陕民发〔2013〕31号)等有关规定,重新修订拟制了《新城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认定条件、申请及受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式、收入核定计算规则、民主评议程序、规范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程序和监督处罚等具体的实施细则,为构建新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强救助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众。区民政局与区卫生局一起为全区13838名在册低保对象,按照100元/人的标准进行了身体检查,全面掌握了低保对象最新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了开展好“支出型”医疗救助工作,保障救助资金的准确度,我们从医保办、保险公司等部门采集数据,联系有关专家对医疗救助资金、标准进行了测算,为年内在全省率先试行“支出型”医疗救助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区民政局多次召开各街道专题会议安排具体工作,印发了《新城区爱心直通车(美居行动)》宣传彩页,与区人大、区政协、区文明办积极联系、共同协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走访恳谈等方式,向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驻地单位和群众宣传爱心直通车”(美居行动)的具体情况,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帮扶活动,截止目前,接受帮扶的对象已达133户,反响非常热烈,多家媒体对此项工作均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和跟访报道,提升了新城区慈善救助的档次。
四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为了完成50%老旧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改造任务,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硬件条件,我们草拟了《新城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对全区社区办公用房和室外活动广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为各个社区办公用房和室外活动广场建立了档案。为下一步的改造工作提供了最新、最全、最实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