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三兆村里做灯人

2014-02-10 10:40  兵马俑在线

过了初一,十五就近了。元宵佳节最少不了的就是各式各样漂亮的灯笼。十五前,咱们村上最忙了,现在家里还有些活儿没有干完呢。大年初七,记者走进西安有名的做灯之地三兆村,看看村里的老艺人在忙些啥。

闻听三兆村最有名的做灯艺人就是呼延振元老人。沿着村道步行不远,向北一拐,就看到了呼延老人家红火的春联。老人今年已66岁,但精神还是格外好。在宽敞的二层小院内,做好的、未做好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把屋内的客厅塞得满满当当。汉唐宫灯、水滴灯、鱼灯、钻石灯、圆灯、方灯,个个线条流畅饱满,色泽鲜艳,昭示着老人的精湛技艺。老人说,年前是每年最忙的时候,他们主做的大型灯都已在年前交给客户,手上现在忙的都是小活儿。

见到记者到来,老人不禁要从做灯的历史讲起。呼延老人说:三兆村位于汉宣帝陵边,我们的祖先就是守陵人。过去不像现在有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来防止盗墓,古人便习惯夜间打着灯笼看守陵墓,也就有了最初自己做灯的技艺。经过历史沿革,守陵的白灯也变成了红灯、花灯。村上做灯的技艺也从汉朝一代代传承下来。村上最鼎盛的时期,有300多家做灯。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80%以上的宫灯、造型灯都来自咱村。不仅在西安有名,村上的灯还销售到了新疆、内蒙古等地,有眼光的村民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而改革开放后,村上许多人都开始从事其他工作,也不靠做灯为生了,现在做灯的人家只剩几十家了。

如今,呼延一家,成了村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做灯大户。小时候跟着父母做花篮灯,就是姑娘出嫁时用的灯,做好后就推着自行车和架子车,拉到木头市的灯市上卖。自己真正开始创作,便研究用有机玻璃做转马灯。八个面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经过火烤、变形、上漆后,拿到革命公园的灯展,还挺受欢迎。呼延老人显出了得意的神情。

提到今年,老人表示,前两天最忙时全家人都要上阵帮忙。订单客户主要面对一些单位,由于家里主做大型灯,所以做出的灯主要用于布置休闲广场、公园、娱乐场等。今年是马年,客户要的最多的就是腾空马了。你看看,我做的腾空马都是枣红色、五米高,腾空马也意味着前途无量,寓意吉祥。年前已经做出六匹了,在辛家庙社区、小雁塔庙会、永寿县城等地方都有展出,效果很好。呼延老人指着样品图说。

说到做灯的难点,老人说:每次接到订单,客户给我们提出要求,我们构思画图,然后做出样品。这其中最难的步骤,就是如何按照图纸的比例放大,这需要计算公式。尤其是对于动物造型灯,如果计算不好,做出来的造型就不像,让人笑话。现在我也让女儿、女婿帮忙,也是有意识让他们多学习这些技艺,但是按比例放大他们还没太掌握,我还要再教他们,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咱不能让它失传了。

历史在变,灯笼也在变。经过了两千多年时间的洗礼,现在的灯笼跟着潮流和人们欣赏眼光的变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颜色不再是大红色,形状也变得多样。你看这几个巨型灯,有6米高,得用滑轮才可以撑起来。工艺灯都是在户外广场上挂的,对质量要求也格外高。因此现在做灯都是用铁、碳素钢等材料,传统纸质的竹签灯笼经不起风吹雨打,也不好运输,已逐渐被淘汰。灯笼里的蜡烛也换成了电池、灯泡等。呼延老人掰着指头细数着做灯的各种变化。

今年,还有一变,不得不提。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八项规定,节俭过年。今年市上许多单位都不再订购悬挂的大灯笼了。往年过年,各机关单位在我们这里都要订上几百个大红灯笼,今年这部分的销量锐减了80%。虽然说对我们的生意有了一定影响,但是看到政府部门转变了作风,我们也和大家一样高兴。这也给我们提了醒,今后咱也要转变经营思路了,在其他市场多动脑筋。呼延老人说。

新的一年到来了,作为做灯的老艺人,呼延老人也有他的新年希望与期盼。咱们三兆村马上要面临拆迁,为了更好地传承做灯的手艺,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村上的艺人们都希望拆迁时,政府能考虑咱们村做灯的实际需要,为做灯艺人提供制作灯、展示灯的场所。最好还能建一个大展厅,将村上上千年做灯的历史用文图形式展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三兆村的花灯。呼延老人说。虽然这些建议实现起来可能有待时日,但老人还是充满信心地说:相信有咱手上这么多盏灯引路,三兆村会越走越亮。

全站热点
开好头 起好步 实现审计工作“开门红”

2014-02-10 09:05阅读

县政府召开第十六届第五次全体会议

2014-02-08 18:25阅读

灞桥区召开2014年春节团拜会

2014-02-08 09:01阅读

灞桥区开展烟花爆竹经营(零售)安全大检查

2014-02-07 10:14阅读

县科技局传达学习县纪委正风肃纪专项活动精神

2014-02-02 18: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