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打区长电话”,2月16日,春节刚过,临潼区区长专线的开通和89名政府序列的部门街办“一把手”领导干部电话对外公开公布,同时,临潼区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规范公布电话接听受理回复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于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的来电,不得拒绝接听和打官腔,手机要确保24小时开机,不得私自变号、设置忙音或黑名单。一个多月时间,这一举措正悄悄影响和改变着干部和群众的生活,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畅通了“绿色通道”,及时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
据统计,到目前,89名领导和区长专线共接听群众来电1366个。电话反映内容涉及居民生活出行284件,土地流转174件,村组干部作风165件,村务公开84件,环境污染63件,征地拆迁56件,户口办理54件,涉法涉诉52件,房产证办理50件等问题,还有群众关于各项惠民政策的咨询。当场答复或交办有关单位限时办结1152个,群众满意度91.2%。
“对有关部门来说很小的问题,对群众可能就是过不去的沟坎、解不开的心结,公布89个电话,就是搭建89个桥梁,还有区长专线,都尽量让老百姓的困难得到合理快速的解决”,临潼区区长刘三民经常这样强调,他每天都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处理群众来电。
60多岁的农民张忠义,他的妻子因为胆结石和胆囊穿孔住院,花掉医药费17898元,新农合却只报了2000多元,算下来只有百分之十几,和政策差距悬殊,让张忠义一家想不明白。带着疑问老人拨通了临潼区卫生局局长王斌洲的电话。接到电话王斌洲仔细翻查了老人的报销材料,发现因就诊医院疏忽,老人的复杂病被按照单病种填写了病历,导致报销金额减少。查清情况后,王斌洲打电话到具体的负责部门协调解决此事,最后帮助张忠义老人追回了6883元的报销款。
“6000多元在农村,能办很多大事儿呢!为老百姓办了实事,我自己也感到高兴。”王斌洲说。公示电话号码后,临潼区的干部私下里讨论公布干部手机号的做法时,普遍觉得这对干部来说等于把自己置于群众和媒体的双重监督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倒逼,不但有群众给领导干部打电话,甚至还有媒体记者打电话核实,这给干部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领导干部的电话,缩短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补充,但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区长刘三民向记者说起公开领导电话的初衷:“只有加强制度建设,让每个部门都能履职尽责,让群众的问题在职能部门和相关街道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而不是打电话找领导寻求‘尚方宝剑’,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开通区长专线和公布领导电话,除听取、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外,还希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更多的沟通桥梁,让民意和政府决策实现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