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真的是写错了吗?很多书法家都出来评论了,其实从最根本的地方看,有两个可能性。
一:强行对称
我们知道古代很多通假字的来源,都是因为作者写错字了。
我们为了先辈的面子,说这是通假字,强行挽尊,还把字典改了。而我们很多先辈,是知道字错了,死也不改,为了押韵,为了字形的美观。
比如很知名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到底怎么念?
高晓松请张大春题的这个字,的确有可能是故意写成这样的,从美观的程度上看更好些,另外历史上一直有人这么写,更接近于繁体的“暁”的狂草的简化写法。
二:的确是失误
这部分得从书法家的教育情况,家学渊源,以及所处的地方说起。
比如说图书馆的馆,繁体写法到底怎么写?
最简单的做法, 直接看知名景点怎么写,但是图书馆是个泊来词,早期并没有这个说法,我们以前都叫书院,藏经阁之类的,笑。
湖北图书馆是晚晴时期开始建立的,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之一。
它的館长这样。
而台湾的博物馆的館,也是长这样。
既然这么明显,这个館没用错,怎么那么多人来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