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朱晓星 师展)2019年12月以来,长安区委、区政府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为有效破解街办人员不足、社区能力不强、小区物业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在全区400个城市小区创新开展了“末梢治理为民服务”行动,探索建立了“2+4”工作机制,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小区一线,为群众解决了一批难点、热点问题,赢得了认可和好评。
主要做了10项工作,一起了解一下。
一是探索建立“2+4”工作机制
长安区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末梢治理全过程。选派396名科级以上优秀党员干部,在400个城市小区探索建立服务长为小区第一责任人,街道联系长为第二责任人,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物业企业、自治组织协同配合的“2+4”工作机制,协商解决小区居民实际问题。截至目前,396名服务长共组织召开“2+4”工作会3000余次,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解决问题5000余件,全区上下形成了“上级围着下级转、条条围着块块转”的工作机制,服务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区第一责任人,在城市末梢为民解忧。
二是全面推进小区综合治理
末梢治理初期,长安区提出了“大干40天,干净过新年”的整治目标,包抓单位在各小区开展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私拉电线、私圈菜园集中整治工作。共拆除私搭乱建2127处,清运垃圾6031车,铲除野广告53855条,清理楼道杂物9390处,400个城市小区基本达到清洁小区标准。区委编办仅用2天时间在全区率先拆除杂物间170间,清运建筑垃圾350车次。区卫健局包抓区医院小区,拆除私搭乱建73处,平整地面、腾出2100平方米空间,改造成居民活动场所和停车场。
三是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得益于“末梢治理为民服务”工作架构的搭建,长安区较全市提前2天启动疫情防控和入户排查工作,以服务长为先锋队的1万多名党员迅速集结、精准下沉,弥补了社区防控力量不足、社区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做到了每个小区有人管、每个门口有人守、挨家挨户有人查,有效防范了疫情的扩散。人行小区服务长、区发改委干部张铭,在小区没有物业的情况下,50多岁的他戴着厚厚的眼镜,每天背着消毒设备,一趟趟楼上楼下进行消杀。每次忙完,厚厚的冬衣都会被汗水浸湿。金品佳苑小区服务长、区委统战部干部翁丽娟,丈夫在砲里街道24小时值守,自己一个人在小区值守,孩子在家里生病三天无人照顾……一个服务长就是一面党旗,仅靠一个口罩敲开14万户城市居民的大门,有他们在,群众心里就踏实。
四是拆墙并院挪腾空间
针对城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围墙过多、道路狭窄、消防通道不畅、无停车位等问题,长安区探索对独门独栋又集中连片的老旧小区实施拆墙并院,拆除小区之间的围墙,打通生命通道,挪腾有效空间,缩减物业人员,共享小区资源,开发增划车位,实现1+12的效果。区政协、检察院、民政、国税、广电家属院5个小区以前是紧挨着、又自成一体的院子,围墙的拆除,为居民们腾出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停车位。区法院、林业局等17个小区通过实施“拆墙并院”,合并成5个新小区,新增车位68个,扩展了空间布局,畅通了消防通道,减少了安全隐患。
五是平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服务长全程参与144个老旧小区改造,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改造前期,通过集中培训,服务长们掌握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一遍一遍家访、挨家挨户做工作,帮助施工队拆除太阳能4725个、防护网2万余个。改造过程中,小区服务长收集群众诉求,就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垃圾清运等问题与施工方充分沟通,消除群众疑虑,争取群众支持。截至目前,已有140个小区启动改造施工,占总任务的98%。正是因为服务长积极发挥作用,长安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舆情全市最少,改造速度全市前列。
六是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三无”小区一直是城市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区末梢办牵头,区住建局与韦曲街办、郭杜街办为72个“三无”小区引进5家信用良好的社会物业企业,为其提供物业服务。对12个社会物业企业不愿接管的小区,由基投公司、区城乡公司成立物业平台公司,进行物业兜底服务,3月底实现了城市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建立每季度物业“红黑榜”发布机制,已发布2期,对不履行责任的11家物业企业罚款29万元,倒逼物业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帮物业追缴居民恶意拖欠的物业费36.93万元,为正规服务物业企业撑腰,优化了营商环境。
七是培育居民自治组织
长安区在各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服务长任临时支部书记,受社区党支部领导,实现“小区吹哨 、部门报道”。服务长牵头,联系长配合,开展“再造居民公约”活动,培育自治组织,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形成“小区事业主议,小区事业主管”、“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产生了1768名楼栋长,23个业委会,84个物管会,293个协治委,实现了自治组织全覆盖。组建了1万余名党员、业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小区值守、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长乐小区5号楼楼栋长菊平和,在小区改造启动后,做通了整栋楼20户业主拆除太阳能、防护网的思想工作,他负责的5号楼第一个施工改造。华富园小区由于业主与物业矛盾深,居民不缴物业费、物业企业不服务,小区垃圾成山、拖欠电费,业主在地铁口拉横幅维权。在服务长、街办、社区指导下,小区成立了业委会,更换了物业,一年内小区实现从混乱无序到和谐稳定的大转变。
长安区还聘请10名律师,组建了法律顾问团,为小区业主成立自治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提供坚强法律保障。截至目前,已为学林雅苑、毓秀园、外贸小区等40余个小区自治组织成立提供了法律帮助。
八是有效盘活闲置车位
停车难已成为城市共性问题,也是城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5月份,区末梢办组织服务长,对每个小区的停车位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在400个小区共摸排出5982个开发商只卖不租且没有租售出去的闲置车位。服务长主动与物业公司、开发企业积极沟通,鼓励开发商租售同步、边租边卖,让利于民。截至目前,全区已释放车位4732个,解决了小区业主停车难问题,缓解了周边停车压力。
九是推动社区事权全面下放
长安区制定出台了《社区工作经费管理细则(试行)》,将社区工作经费预算由区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调整至各街道,简化拨付程序,让社区使用经费更加便捷。对现行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赋予街办合理招聘社区临时工作人员的权力。科学设定社区规模,新增4个社区。针对社区普遍存在的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从2020年4月起,区财政专门列支409万元绩效奖励资金,作为社区人员季度考核绩效奖金,鼓励工作人员安心工作、多劳多得。7月15日,第一次绩效考核奖金已发放到位,最高发放5220元,最低0元,人均发放2957元,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干事热情。
十是打造美好长安为民服务智慧平台
长安区运用大数据分析,依靠专业公司研发小区智慧管理系统,将“2+4”成员和小区群众进行一站式链接,推动信息查询、物业报修、生活缴费、投诉建议、调查问卷、活动发布一屏式管理,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目前,智慧平台已调试完毕,正在试运行。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随着末梢治理的深入推进,市民群众一定会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