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公里、15个穿山隧道、3座大桥,一道秦岭天堑。从紫阳县到未央区、从大山深处到超市货柜,自去年7月未央区与紫阳县对接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成立对口帮扶紫阳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来,一车车富硒农副产品从紫阳县农户手里运进了未央区百姓家中。
“大山里的农副产品绿色、健康,可销路打不通,群众还是富裕不起来。”,据未央扶贫干部惠崇江介绍,通过持续不断的走访贫困户家庭、走访紫阳特产加工、销售企业,他发现当地农副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并无太大问题,只是由于地理位置等客观原因导致销路不通。如何把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群众增收优势,让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化?去年,在未央区统筹协调下,富硒土豆、粉条、木耳、魔芋等紫阳县特色农副产品进入唐人优鲜、新北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生活农贸市场“紫阳山货”销售专柜和紫阳茶销售专区,并提供免费仓储、免费进店、免费商铺的“三免”服务。
“在扶贫专柜销售的紫阳农副产品都来源于贫困户”,据惠崇江介绍,由于散户运输费用太高且不好组织,扶贫专柜的紫阳农产品由紫阳电商协会委托当地企业组织货源,从而进入未央销售。“为了保证让贫困户切切实实享受到红利,未央扶贫队伍加大了对当地企业的筛查力度,确保提供货源的企业严格按带贫益贫机制为贫困户提供利润可观的报酬。”
市场需求充足、自身收入可观,在未央区大力支持下,紫阳县通过散户加合作社加电商模式,建立了种、收、卖一条龙的体系,极大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形成了可靠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除了积极引导“紫阳山货”进未央以外,未央扶贫干部还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学习其他城市扶贫经验,鼓励、帮助紫阳县从产品货源到包装认证,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品质。“摘帽不是重点,致富才是目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帮助紫阳企业单位与大型企事业单位联系,促进单位购买;并动员更多社会主体、企业市场,对紫阳农副产品给予一定支持,让农副产品销路更好,让农户有信心大规模种植”,惠崇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