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旭燕)2020年,我市卫健系统以健康铜川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和打赢创文保卫战,全年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实现“三清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第一时间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联防联控指挥部和“一办九组”工作机制,在全省首创“1+8”疫情防控责任链,制定出台“防、管、控、治、保、导”等十一条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排查管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将疫情有效控制在一户一地一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三个清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市卫健委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孙鲁英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健康铜川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规划引领高精度布局、投入保障高速度建设、全民参与高广度推进、中医融入高强度助推、多轮驱动高力度保障,全市基本形成五分钟绿化圈、十分钟健身圈、十五分钟医疗圈,居民健康素养位居全省前列,“三减三健”成为自觉行动,人均预期寿命、慢病规范管理、经常健身人口显著提高,健康铜川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推进健康陕西行动暨健康细胞示范建设现场会,推广我市四个铜川夯基垒台、八类健康细胞建设立柱和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架梁、十七项健康行动织网的健康铜川建设经验做法。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迈上新水平。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在铜挂牌成立,市校合作共建西北大学铜川附属医院,市中心血站迁建项目、铜川五官医院项目、锦绣园社区医院项目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主体完工,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新门诊综合楼项目、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渭北传染病防治医院)、渭北公共卫生医疗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市疾控应急指挥中心和实验中心开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4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达到新规模。中药材种植发展到20万亩,市中医药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千禾易道制药项目建成投产,集吉晟沅生物提取项目试生产,天一秦昆制药项目一期完工,陕西龙康鑫、海斯诺等企业建成13条生产线转产生产防护用品,引进中医药健康企业11户,中医药及关联企业发展到50户,产值达到50亿元。
健康扶贫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合格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全面实现,10326名患病贫困人口得到全面救治,1138名大病患者得到专项救治,9188名贫困慢病患者及大骨节病患者健康服务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因病致贫率由2016年的23%降低至14.6%,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初步建立,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得到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充分肯定。
公共卫生助力打赢创文保卫战。我市连续八届十六年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病媒生物防制以一个A级三个B级高标准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评估,国卫复审以781.7分较高分通过省级暗访评估,医疗卫生系统以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现场点位评估,宜君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二轮复审,照金镇、黄堡镇、红土镇、彭镇等7个镇创建成国家卫生镇,市中心血站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市人民医院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疾控中心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为我市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卫健力量。
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新提高。市校合作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建成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孙思邈针灸医院建成开诊,新建村级孙思邈中医堂40个,累计建成市县乡村孙思邈中医堂128个,培训中医药适宜人才1200余人次。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研制开发中药院内制剂5个,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宜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全面启动。市级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和绩效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总药师制度建立运行。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医派驻制度,每万名居民拥有注册全科医生2.86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第一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第二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和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荣获全国医院人文建筑奖,绿色智慧医院医疗物联网应用项目荣获全国医院物联网应用奖,走在全国前列。
公立医院党建取得新成效。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领导体制全面建立,三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分设。把支部建立在临床科室,基层党支部设置不断优化,建成四星级以上党支部4个。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1000名共产党员递交请战书,300余名医护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火线发展党员12名,涌现出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市疾控中心和阴媛媛、赵二艳、朱海龙、李灏等一大批抗击新冠肺炎先进典型。
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取得新进步。扎实开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行业治乱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狠抓清廉医院建设和更高水平平安医院建设,党风清正、医风清朗、行风清新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