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李英莉:从“心”出发与爱同行

2020-12-03 11:03  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记者 惠晓翠 实习生 单树蓉 杨楠

忙、很忙,这是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英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事先约好的采访,不得不因参加学术会议而推迟了两天。11月23日,周一,记者来到市第二医院门诊四楼时,李英莉刚刚开完例会回到办公室。

“把患者当成亲人,像对家人似的,护理工作就很好开展。”这就是李英莉,一位有着24年从业经历护理人的经验,简单、质朴却说中要害。

她认为,拥有爱和高超的护理技能同样重要。

这一点,从她24年的护理工作中可见一斑。

1996年12月,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李英莉走进市第二医院,被分配到产房,成为一名助产士。自此,她带着对这份职业的无限憧憬,成为白衣天使的一员。“我想象着自己身穿护士服、戴着燕尾帽的样子,美丽而优雅。”李英莉笑着告诉记者,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很大,在产房的前三个月,为了快速提升专业水平,她吃住在医院,跟着年资高的老师认真学习,三个月后,她就单独值班了……一步一个台阶,经过历练,逐步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

时间转眼来到1999年12月,由于外三科人员力量薄弱,李英莉被调至该科室。“科室主要收治神经外科和骨科患者,危重病人多,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就更高。”李英莉坦言,刚开始她内心很忐忑,毕竟跨学科对护理人员来说是很难的,但她很快调整状态,开始从头学起,查阅资料,向护士长以及其他前辈请教,穿刺、吸痰、观察瞳孔变化,她一项一项地学,辛苦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2004年冬,50多岁的张先生因左腿骨折,在外三科住院。由于行动不便,张先生情绪烦躁,不配合治疗。“好几个护士都被张叔叔骂出来了,护士长让我去试试。”李英莉说,她抱着被骂的心理准备走到张先生身旁,二话没说,先倒了一杯水,递给张先生。“叔叔,您先喝杯水,咱慢慢聊。”李英莉敞开心扉和对方畅聊,从生活到工作,最后谈到病情。“原来叔叔生病,家里人由于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因此,叔叔情绪烦躁。”李英莉说,当天,她陪张先生打完最后一瓶点滴才离开。之后的日子里,每到饭点,她都帮张先生买饭,送到病床前。张先生出院前,握着她的手说:“这女子真好,咱二院服务就是好!”李英莉就是这样,以心换心,赢得许多患者的信任。如今,很多患者都和她成为朋友。

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她都不会埋怨,总是用淡淡的笑容,平静处之。受到委屈时,也总是别过脸悄悄把眼泪擦干,转身面对病人时,依旧是那如阳光般温馨的笑脸和如银铃般悦耳的温柔问候。当然,患者的鼓励也给予她前行的动力。2008年至2012年,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她从外三科护士一步步成长为护理部干事、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实。

“走上领导岗位,工作是不是能相对轻松一些。”记者笑着问道。“我可不是领导,是为我们的护士长、护士以及患者服务的。”谈起管理这一职能,李英莉感慨颇深。

为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她带领团队开展“感动服务”,改进服务流程。针对全院年轻护士多的现状,她经常与年轻护士、刚入职护士谈心,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个人特长,以便于将她们放到更合适的岗位。“我们的护理人员,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并将之放大。”这就是李英莉的“管理秘籍”。

为做好出院病人的管理,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开展延伸护理服务,为出院病人提供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良好及时的沟通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把微笑留给患者,把最好的护理服务留给患者……在大家眼里,李英莉就是这样一位用心呵护患者的白衣天使。

全站热点
强化安全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2020-12-03 08:15阅读

周至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综合楼项目今日开工

2020-12-01 19:10阅读

全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观摩团到新城区长乐西路便民服务站参观

2020-11-30 15:05阅读

铜川市明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2020-11-27 08:08阅读

陈旭辉督导检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工作

2020-11-24 20:23阅读

汉中市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村级委托代理记账

2020-11-22 21:04阅读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阎良区区域远程心电诊断平台正式成立

2020-11-19 10: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