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唯韦)日前,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自201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止今年6月底,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
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拥有农村集体资产的2个乡级、361个村级和1973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共清查出集体资产38.5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06亿元,资源性资产286.47万亩(其中农用地235.73万亩)。
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各区县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坚持一村一策,积极探索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具体程序、标准和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了成员资格界定工作,共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48484人。
稳慎推进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首先确定在印台区和13个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稳慎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随后全面推开。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目前共设立农村集体股5个,农户成员个人股448484个。
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制定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管理、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与继承等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管理制度,全市共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51076本,2019年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的村达到213个,占总村数的59.33%。
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运行、登记赋码管理办法。通过召开村民会议,选举管理机构,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356个村级和36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赋码登记,完成率达到100%。
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出台了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打造了70个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推广了城中村集体资产管理“北街模式”、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王家砭模式”、贫困地区宜君县生猪代养“五个一模式”等发展形式。截止6月底,全市302个村实现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实现收益8217.1万元,263个村对3785.40万元的经营收益进行分红,92471人得到了分红收入。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定了《铜川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建立村账由乡镇财政所统一代管机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水平。各区县均建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村三资、土地流转、产权交易、新型经营主体和产权制度改革等管理系统。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了“银农直连”“政银合作”,基本实现了“组织网格化、操作程序化、产权明细化、运作阳光化、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