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答好脱贫卷 奏响振兴曲——汉阴县平梁镇脱贫攻坚综述

2020-11-04 11:07  安康日报

记者 王拥 吴苏通讯员 李科军

暮秋时节的平梁镇,难得地进入了一年中的闲静时分,成熟的蚕茧早已被送入加工厂房,被4500余亩桑叶覆盖的山丘,静静等待下一季蚕种的到来。作为镇上主导产业之一的花椒,此时也已过了收获季,剪枝完毕的花椒树,正努力伸展枝桠,孕育来年的果实。魔芋、烤烟、蔬菜园这些分布在不同村落的产业园区,于忙碌的丰收丰产后,有了短暂的休养期。茶叶园里,村民们每日迎着晨曦秋露,扦插补苗,施肥薅草,给宽广的土地续接上浓绿的生机。

紧挨县城的平梁镇,是汉阴县的产业大镇、交通重镇和经济强镇,占着天时地利的优渥条件,平梁镇党委、政府近年来积极落实脱贫政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镇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576标准的总任务,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去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既定目标,达到预期目的。

镇党委书记徐春明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清零阶段的当下,平梁镇的父老乡亲无论是从生活质量还是精神风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脱贫摘帽为起点,推进乡村振兴,跑出发展加速度,让群众生活实现节节高。

回望漫漫脱贫路,在平梁镇2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脱贫干部们戮力同心,真帮实干的身影。192个村(居)小组内,群众面貌焕发崭新神采,搬迁社区栋栋林立,新修的产业路纵横连贯,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路的平梁百姓在对未来的期冀中迎来新生活。

实现安居梦 搬出新生活

443户1379人,这是平梁镇最大的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社区兴隆佳苑的搬迁人数,而这个数字,早已牢牢印刻在了镇党委副书记邹涛的脑海中。2017年10月26日,我来到平梁镇任职,工作第一项,就是主抓兴隆佳苑的征地、建设工作,所以这个搬迁社区是我亲眼看着一点点建设起来的,现在住在里面的群众,基本上都是从大山深处搬下来的,山沟里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变,很多以前的土房子都成了危房,群众的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搬到这里,首先是有了安全住房,其次,水、电、路、讯,幼儿园、养老院等配套的民生工程紧跟齐抓,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让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搬出天地宽!从登天村搬下来的贫困户李小萍,便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住在山上,一下暴雨总担心房子会垮掉,一家人晚上都不敢睡,端着盆盆到处接漏水。第二天水管里流出的都是黄泥巴汤汤,日子过得苦巴巴,做梦都想搬下山。而现在,李小萍的新居内已是家电齐全,窗明几净,洁白的墙面上悬挂着她在老屋里熬更守夜绣好的一副家兴业旺的十字绣。这是我老早就开始绣的,就等着搬进新房子的那一天挂到客厅。现在住到这里,娃娃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我也找到了工作,日子可算有了盼头。李小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对平梁镇无数个今非昔比搬迁故事的生动诠释。

自2017年以来,该镇实施易地搬迁709户2379人,建有100户以上安置小区3个,集中安置577户2187人,交钥匙工程安置房涉及9个村,安置132户192人。709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在2019年5月底实现全部入住,竣工率、入住率、配套率均达100%。同时全镇实施危房改造1025户,其中贫困户895户,非贫困户130户,C级463户,D级562户竣工验收入住,补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对所有农户住房安全进行了认定排查,逐户出具了安全等级鉴定意见,全镇脱贫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

两个100%的背后,千间广厦平地起,贫士已得安乐居。镇党委、政府不忘初心承诺,积极践行党中央的政策,让一方水土换了人间,一方百姓得以住上好房子,过上美日子。

产业结硕果 荒山变园区

围绕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平梁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活融入紧密结合,按照山上有产业、社区能就业的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园区能就业、社区快融入。

在清河村花椒园,村民冉桂芝一大早便带着锄头上山,准备把花椒园里多余的杂草薅掉。我们这里有这个花椒园可不容易,这面山以前都是荒草坡,自从种上花椒以后,村上的人大部分都在这里干活,加上土地入股的钱,一年还能挣个一两万呢。

为让贫困户有稳定增收产业,镇上鼓励返乡创业的村民成典勇在清河村发展花椒产业,通过党建+企业+合作社的模式,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有效带动了群众的增收致富。

据悉,目前全镇花椒种植总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在太行村还有一个1500亩的花椒园,灵活运用1:1:1:7的模式,让村集体、农户和企业实现多方受益。我们村上这个愚公花椒专业种植合作社,从建设初期就积极探索能够激发农户能动性和让企业长效运营的致富模式,盈利资金按照10%给农户分工,10%用于村集体的日常管理费用,10%拿出来作为企业的抗风险储备资金,70%属于企业私有利润的分配模式,不仅有效盘活了资源、资金和资本,还使产业逐步得到了壮大,加速了产业闭环的形成,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汉阴县人大驻太行村第一书记陈涛介绍道。

每种产业对标一种模式,每种模式又针对不同区域,真正做到了一地一策,对症下药。镇党委副书记邹涛深知,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特字做文章。这个特,不仅是特色,还要政府特别能探索、集体特别能奉献,村民特别能出力,企业特别能带动。同时挖掘好、利用好优良的生态禀赋,用特色产业驱动产业链的形成,满足群众脱贫致富的诉求,解决后搬迁时代长效致富的根本性问题。

为此,镇党委、政府在着力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基础上,把产业发展的末梢不断延长做细,太行村养牛探索出散户养、集体卖,分工做成集群化的特色共享模式。秦岭太行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旅游+打响生态牌,开发老树茶枕等特色农产品,运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宽市场,使其边际效应逐步扩大,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今年我们还将在安合村发展1200亩猕猴桃,扩建102亩玫瑰园,再新建油牡丹园区200多亩。同时围绕农旅建园区,围绕园区建景区,把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发挥区位优势,做好山乡特色,朝着田园综合体的方向打造产业集群,最终实现村庄美、产业兴、人民富的目标。望着沐浴河的潺潺流水,邹涛对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摘下穷帽子 共奔小康路

截至2020年9月底,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清零,贫困户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5000元以上,贫困村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了495.5万元。

这组喜人的数据,印证了着平梁镇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所取得的成果,也真切地反映出老百姓的钱包由瘪到鼓的历程。

过上好日子,摘下穷帽子,千百年的夙愿终成现实。而这一宏大的理想具体到平梁镇,就是一个个微小的诉求得到了解决,原本泥泞的道路变得平坦,垮塌的房屋成了高楼,曾经想要逃离的家园也变成了乐业安居之地,那些困守在大山里的窘迫面孔,也渐渐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住进了好房子,选准了产业路,过上了好日子,还需要好制度。经过不断探索,平梁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已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遴选单元长楼长,公共区域实行分片包干,每周清扫;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树立良好村风、民风;开展革除陋习促乡风文明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搬迁户摒弃陈规陋习,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不断实现了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的目标。

而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成果,避免返贫,平梁镇坚持靶向治疗,针对部分已脱贫农户发展能力较弱,收入渠道单一,虽然脱贫但属于刚刚超过标准、踩线脱贫的情况,制定一对一解决措施,因人因户进行政策兜底、产业倾斜、科技培训等措施,瞄准问题,坚决精准地打到十环上,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统筹发展等工作,促进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如今的平梁镇,处处呈现出村美民和产业旺的新图景。好不容易能够闲几天的村民,看着日头和暖,又纷纷跑到村委会,询问合作社空着的地块下一季要种些什么。夜幕降临,社区广场的舞曲如期响起,从工厂下班的工人们,正扭动着身姿,跟着音乐声唱响属于他们的小康旋律。

全站热点
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可申领补贴

2020-11-04 09:20阅读

紫阳: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0-11-03 10:20阅读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新城分局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2020-11-02 09:12阅读

西安首家!雁塔公安联姻美团战略合作,警企合作共促平安建设

2020-10-30 15:55阅读

杨向喜检查脱贫攻坚和当前重点工作

2020-10-29 10:22阅读

全面落实国家综合防控近视实施方案 商洛市中小学推广使用绿色防近视课业簿册

2020-10-28 08:28阅读

穆寨街道召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推进会

2020-10-26 19: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