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只羊、4头猪、数只鸡,不是亲眼所见,怎么都不会相信,一个瘦弱的女子,在耕种5亩坡地的同时,把它们养得个个精神抖擞。这名女子就是岚皋县佐龙镇塔元村贫困户刘成兰。
今年46岁的刘成兰,暗褐色皮肤,中等个头,瘦弱身形,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她用一双手、一把锄头、一个背篓,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家园,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把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用勤劳有力的双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誓叫贫家换新颜。
一个贫穷的家庭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啊?半山腰上,三间土坯房出现了不少裂纹,堂屋里摆放着小麦、风车、粉碎机、木柜,墙面上还贴满了泛黄脱落的报纸。最不可思议的是院坝,由于屋场地势陡峭,多年来门前只有两尺宽的屋檐坎,还有用一根木头支撑着的黄土覆盖搭起的40余平方米的院坝。
家里有六个人,我们夫妻俩,两个出嫁的女儿和一个上高中的儿子,还有一个80岁的老公公。刘成兰说,自从2000年盖房后,丈夫曾宪忠就年年到山西一带煤矿务工,多年的骨质增生致使他干不了重活,只有开绞车、捡煤渣,辛苦一个月仅能挣1000多块钱。她自己在家养两三头猪、喂点儿蚕,种些小麦、苞谷,日子虽然紧巴,但也其乐融融。
然而,几年前丈夫开始咳嗽胸闷,为了省钱拖到2017年5月才检查,结果竟然是尘肺病。本来就贫穷的家境,突然倒了顶梁柱,刘成兰欲哭无泪。幸好,懂事的儿子给她带来了莫大动力。家里就这个情况,已经穷了一辈子,不能再穷两辈子,我不能让娃子以后还要盘泥巴疙瘩,要让他走出大山。刘成兰说,儿子上学从来不多问她要一分钱,买鞋子都是30多元一双的,每两个周都要回来帮她做两天农活。
一边要给丈夫治病,一边要照顾儿子上学,刘成兰不得不决定让丈夫到女儿住地江苏省太仓市治病,自己留在家照顾儿子上学。这样不仅能在地里刨食,还能在林下找钱,把这个家撑起来。家里,总得有一个人呀。刘成兰指着破旧的土房,噙着泪水说道。很多时候,不堪生活压力的刘成兰,跑到隔壁幺叔曾照成家中诉苦。再坚持下,活路少做一些,曾照成只能好言相劝。
一心致富的梦想
再一次看到刘成兰,是在一块陡峭的坡地里。她穿着解放鞋,站在一行嫩枝儿茶苗间,正挥力挖着麦茬。身边,一个淡蓝色大水杯,还有一只咩咩叫唤的小羊羔。薅完最后几个麦茬,刘成兰放下扬起的锄头,伸手抱起小羊崽,小心翼翼跨过一株株茶苗往家走。到家后,她将小羊羔轻轻放在羊圈边。这个羊圈是市妇幼保健院给了6000块钱修的,羊子是我用1万多块钱的存款买的。刘成兰一边用手抚触山羊,一边介绍。
2017年3月,市妇幼保健院和岚皋县人大常委会包挂塔元村。看到刘成兰恶劣的居所和贫困的家境,大伙想着法动员她搬迁。一来出行不方便离公路远,二来房子太旧不安全,搬迁的话政府补助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住得舒适嘛。期间,县镇帮扶干部多次上门给她做工作。
我不搬,我要挣钱给老公治病,供儿子上学。每次说到搬迁,刘成兰总是拒绝。反复考虑后,驻村工作队给刘成兰制定出短期发展养殖产业、长期发展茶产业,继续动员移民搬迁,同步落实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的策略。得知她每年都养了三四只羊时,工作队就动员她扩大养殖规模,做一个羊嫂,发一回羊财。
想想丈夫和儿子,刘成兰毅然行动。那段时间,刘成兰没日没夜地忙碌。羊从哪里来?她跑遍周围几个村,从养羊场和农户家购买了60余只母羊。防疫怎么办?她找到同一个村的养羊大户谢贤斌,请教消毒、接种、驱虫等知识。历时一年,刘成兰的山羊从60余只变成103只,成了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2017年,刘成兰家出栏羊33只,出栏猪4头,收入4万多元,全家摘掉了贫困帽子。
今年,刘成兰养了60只羊,每天还是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不放羊的时候,刘成兰就种地。今年除了养羊、养猪、养鸡外,还种了3亩苞谷、2亩洋芋,孩子上学国家补助2500块钱,丈夫看病有新农合报销,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谈起现状,刘成兰信心满满。
一位励志的榜样
刘成兰没有上过一天学,却用实际行动诠释只有自强不息,不等不靠不要,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多年来,丈夫一直在外,没有男劳力的农家,收种农作物是何等艰辛?刘成兰深有体会,但却从来没有叫苦,放羊、喂猪、播种、施肥、收割,总是一个人默默扛起家里家外的所有事情。实在忍不住了,就给丈夫打一个电话,问问近况,相互鼓励几句。挂断电话,泪水止不住地流。
流过泪后,家务却没放下。第二天,刘成兰依然忙碌着。早上5点多起床,喂猪、做饭,到地里干活。10点多放羊,一般跑上10多里路,空闲时捡柴、打猪草。下午5点多挎上一篮子猪草、背上一大捆柴,赶着羊群回家。然后做饭、洗衣、拌猪食、收拾农作物,一直忙到晚上12点多才睡觉。
你这样忙为了啥?我要脱贫,就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趁国家政策好,自己年轻还能做活,多挣钱给丈夫治病,再供儿子上大学。刘成兰目光坚毅,她觉得穷家要变富样,就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能指望别人的赠与和施舍。还要一心鼓励孩子上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挺好的!是刘成兰经常说的一句话。她以知足常乐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在塔元村,像她这样勤劳的妇女很多,但还搞了这么大规模产业的妇女,她是唯一一个。塔元村村主任刘金奎说,刘成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事迹感染了很多村民,大家都说要以她为榜样,用勤劳的双手打拼幸福生活。大伙儿都有这样的干劲,我相信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安康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提供)